近日,我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多学科紧密协作,为一位同时罹患双原发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实现一次手术“双癌并治”,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这台高精度与高效率的联合手术,充分彰显了我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在复杂恶性肿瘤综合诊疗领域的实力与团队协作精神。陈女士(化名)因阴道异常排液就诊外院,于当地医院进行分段诊刮术及胃肠镜检查后发现宫颈、宫腔腺癌及结肠腺癌,随后该患者就诊我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孙阳主任医师门诊。医疗团队协作会诊,考虑其为双原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和结肠癌),通过免疫组化检查考虑该患者是林奇综合征。
面对这一挑战,妇科肿瘤诊治中心组织多学科诊疗(MDT)讨论。两种癌症分属不同系统,病情复杂,手术涉及腹部多个重要脏器和区域,专家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和评估,认为同期进行两种根治性手术是最有利于患者的方案,避免患者承受两次大手术的痛苦和风险,并确保肿瘤治疗的及时性。
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妇科肿瘤外科孙阳主任医师团队与大肠外科吴贤毅主任医师团队精心协作、紧密接力,顺利实施了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专家团队和护理团队共同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在悉心照料下,目前,陈女士恢复良好。
延伸阅读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
林奇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是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MLH1、MSH2、MSH6、PMS2中的1个或多个基因胚系突变所引发的家族性遗传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LS患者中50%~60%首发肿瘤为妇科恶性肿瘤,其中子宫内膜癌患病风险高达57%,故也称为LS的“前哨肿瘤”。而LS患者罹患其他癌症的易感性也明显增加,包括卵巢癌、尿路上皮癌、胃癌、胰腺癌、胆管癌、皮肤癌和脑胶质瘤等。林奇相关性子宫内膜癌(LS-EC)临床症状与散发性子宫内膜癌相似,但患者大多没有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雌激素过多等表现,并且发病年龄较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提早约10年。LS-EC的治疗与散发的子宫内膜癌类似,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作用的探索,子宫内膜癌患者可根据MSI检测结果酌情进行免疫治疗。
林奇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筛查建议
建议在条件允许时对所有新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都应进行LS筛查,尤其是:
❖ 诊断年龄≤60岁的所有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
❖ >60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但无肥胖、糖尿病、多囊或雌激素刺激症状的患者
❖ 癌灶位于子宫体下段者
❖ 同时患有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尤其是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或透明细胞癌的患者
❖ 具有LS相关肿瘤及癌前病变史,尤其是家族中有年轻LS相关肿瘤患者
❖ 病理学检查强烈提示LS相关癌症
林奇相关性子宫内膜癌预防
✅ 定期随访:如果已经确诊林奇综合征,建议在20~25岁或者比家族中最年轻的确诊患者早2~5年开始结肠镜检查,并隔1~2年进行复查。女性患者要加强对子宫内膜癌等女性肿瘤相关症状的认识和及时筛查,以促进早期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预防性子宫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可显著降低LS患者后期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预防性手术的时机和选择应根据生育愿望、合并症、绝经状态、家族史和胚系突变的类型进行个体化指导。
✅ 孕产前遗传学诊断:对于有计划生育的患者,建议进行产前诊断和辅助生殖,包括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 高危家族成员管理:高危家族成员(变异携带者和/或先证者的一级亲属)考虑进行已知家族基因变异检测、遗传咨询。对于致病性变异基因女性携带者,建议进行癌前发生监测咨询。
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作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家第一批卵巢癌与宫颈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心,也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妇科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现下辖4个病区,编制床位220张,年收治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例数均居省内各大医院首位。尤其是近年通过与病理科紧密协作,通过二代测序等现代检测技术将分子分型纳入子宫内膜癌精准诊治流程中,为更多复杂、晚期的难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了高质量医疗服务。
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供稿
林飞双 陈丽君/文
谢榕/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