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医联体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医联体建设

改善服务 | 推行筛查新模式,提升区域癌症早诊早治水平

发布时间 :2024-09-23 16:57 | 来源:本网

  恶性肿瘤是福建省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当前我省确诊肿瘤患者活过五年的概率低于50%(5年生存率为46.3%),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有,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低,对自身是否属于癌症高风险人群不知晓,多数患者是身体出现症状时就医,大部分已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的诊疗时间。

  国际学界公认筛查与早诊早治可以降低癌症的死亡率,是癌症有效防控的主要途径之一。 近期福建省卫生健康委等 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康福建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 年)》提出:“逐步扩大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范围,优化癌症筛查管理模式”。福建省癌症防治中心积极响应我省健康战略部署,应用国家癌症中心开发的高危人群评估工具推行肿瘤筛查新模式。凡 18-74 岁居民均可根据个人意愿,通过扫码进入“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微信小程序(国家癌症中心开发),自行在线进行癌症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结果为“高危”者,鼓励其在当地医院预约筛查、体检或就医。同时,针对每个个体不同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系统自动推送个性化“健康处方”,提示减少癌症危险因素的暴露。
图1  扫码参与测评
图2 小程序手机界面
  高危人群筛查项目将率先在福州地区试点,评估出的高危人群可前往福建省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进行检查。根据福建省癌症防治中心的部署,今年内该项目将在全省34家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开展,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开展癌症筛查的适宜工具,促进我省癌症筛查广覆盖,推进癌症筛查关口前移和重心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福建省癌症防治中心
  福建省癌症防治中心承担多个“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省内的技术指导和项目管理工作,筛检出大量的癌前病变和早期病例,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了满足当前居民较大的癌症筛查需求,随着癌症防治三级网络逐步成熟,此时应用科学规范且适宜大规模人群推广应用的癌症筛查高危人群识别和干预技术,建立癌症筛查综合实践路径和管理新模式,旨在让更多的民众知晓自身的健康状况,积极主动走进筛查,进而降低重点人群主要癌症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