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大肠外科】多学科诊疗,成功切除巨大胃肠间质瘤

发布时间 :2025-04-15 16:00 | 来源:本网

  近日,我院大肠外科专家团队成功为一位胃肠间质瘤(GIST)多程治疗后进展合并大量腹水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9年前,44岁的林先生(化名)因“腹腔占位”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回肠高危险度胃肠间质瘤。4个月前因“反复腹痛及排黑便”就诊当地医院,口服伊马替尼靶向治疗2月余,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之后慕名转诊我院大肠外科。黄峰主任医师接诊后,进一步进行CT等检查,提示腹盆腔多发肿块,大者直径约20cm,与多段小肠及结肠界限不清,腹膜不规则增厚,并见大量腹水。穿刺病理提示c-kit基因外显子9突变。患者身体情况较差,合并贫血、低蛋白,血色素最低时为70g/L。

  我院胃肠间质瘤MDT小组讨论认为,患者腹腔肿瘤多发,部分体积较大,CT值提示血供丰富,与周围肠管关系密切。面临肿瘤负荷大,大量腹水,贫血等不利因素,对靶向药物治疗耐受性较差,存在持续消化道出血甚至肿瘤穿孔的风险。手术也面临腹腔黏连严重、术中出血,需切除多段肠管等困难和风险。
  手术当日,黄峰主任医师团队为患者实施“腹腔黏连松解+腹腔巨大肿物切除术+部分回肠切除+部分乙状结肠切除术”,成功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经过积极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黄峰主任医师表示,随着新型靶向药物的不断出现,GIST的治疗迈入了个体化、精准化时代,在基因检测的指导下,许多患者的肿瘤通过药物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手术在GIST的治疗中仍处于核心地位,特别对于肿瘤负荷较大,合并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以及多线治疗耐药的病例,如何把握手术时机很重要,需要多学科专家的智慧。
  2021年,我院胃肠间质瘤多学科综合门诊(MDT)正式开诊,这是省内第一个胃肠间质瘤多学科综合门诊,汇集了包括胃肠外科、肝外科、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放诊科、核医学科、内镜中心等多个相关科室专家。结合疾病诊疗规范及学科的最新发展,通过多学科讨论的形式,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规范系统的诊疗方案,现场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3年多来,共讨论了近200例病例,包括许多全省各地医院未能解决的疑难重症GIST病例。在提升胃肠间质瘤规范化诊疗水平的同时,也造福于广大患者。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