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专家团队通过微创腔内修复术,成功为一名腹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患者解除体内潜藏的“炸弹”。该手术的完成,标志着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在血管疾病微创诊疗技术方面再次实现新的突破。
62岁的陈先生(化名)因患“肺癌”,在我院胸部肿瘤内科接受个体化的抗肿瘤治疗后,近2年来病情控制良好。近日检查发现腹主动脉瘤样扩张,遂求诊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
余文昌主任医师接诊后,为其进一步完善主动脉CTA检查。经检查确认,陈先生患有腹主动脉瘤伴大量附壁血栓形成,瘤体最大径已达6.2cm,且伴有左髂动脉瘤形成。考虑到其动脉瘤体直径已超过5cm,可能导致瘤体随时破裂出血,同时大量附壁血栓存在血栓脱落导致下肢动脉栓塞的风险。余文昌主任医师组织科内讨论后,决定实施腹主动脉瘤微创腔内介入治疗。
在麻醉科、介入手术室的积极配合下,方主亭副院长带领余文昌主任医师团队顺利为陈先生实施“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中,将覆膜支架固定于正常段的腹主动脉、髂动脉壁,隔绝高压动脉血流与腹主动脉瘤壁,阻止高压血流持续对血管壁的冲击,达到修复动脉瘤腔,预防动脉瘤体破裂出血及附壁血栓脱落的目的。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余文昌主任医师表示,多数腹主动脉瘤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难以发现并及时就诊。而腹主动脉瘤一旦形成,在动脉血压的冲击下会逐渐扩张,腹主动脉瘤直径越来越大、管壁越来越薄,破裂风险会越高,最终后果就是破裂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致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整体寿命延长、高血压病患者的增多等,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建议65岁以上人群,尤其有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群,每年常规检查腹部血管超声筛查有无腹主动脉瘤,有腹主动脉瘤家族史的人群筛查年龄应提前至50-55岁。一旦发现腹主动脉瘤,应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其破裂,降低其对健康的危害。
方主亭副院长表示,传统主动脉瘤手术为开放血管置换手术,手术创伤大,麻醉风险高,往往高龄患者不能耐受。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极少、恢复快等优势,能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引起的创伤和疼痛,能缩短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能使更多腹主动脉瘤的患者获得有效、微创的治疗,在紧急关头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优先采用的核心技术。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开放床位200多张,为实体型临床医技科室,由肿瘤与血管介入治疗科、肝胆胰肿瘤外科、肝胆胰肿瘤内科、肝胆胰肿瘤放疗科、超声科、放诊科、核医学科组成,继续保持与中西医结合科、胸部肿瘤外科、胸部肿瘤内科、骨软组织肿瘤外科、泌尿肿瘤外科、黑色素瘤、泌尿及软组织肿瘤内科、病理科以及研究平台等相关专业紧密型学科群关系。建立完善的综合诊疗技术体系并不断迭代更新,保持前沿微创诊疗技术,满足不同病人的个体化诊疗需求。
肿瘤与血管介入科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静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胸及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及肿瘤相关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