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专注每一束光,照亮生命旅程。
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成立于1984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历经40载岁月沉淀,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奋斗,不断发展壮大,从现代放疗技术到综合治疗手段的创新应用,逐步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前列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书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福建则是国内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特别以闽南地区多见。
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放疗、手术及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局部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进行食管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是食管癌治疗的难点和热点。
为此,由胸部肿瘤放疗科陈俊强主任医师领衔,开展了“基于放疗的食管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临床研究”项目。
2020年12月,该项目荣获2019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此项目针对福建省食管癌高发及诊疗时以中晚期多见的情况,陈俊强主任医师团队历经10余年开展了系列研究,率先探索并建立了一套适合食管癌个体化精准综合治疗的科学、可行的治疗体系,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取得了五个创新成果:
通过大样本食管癌术后患者淋巴结转移个数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分层分析,在国际上首次构建术后放疗适应症的模型,精确预测术后放疗的获益患者群;通过食管癌转移规律和术后复发模式,率先提出食管癌术后放疗靶区精确位置,发现食管鳞癌术后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行辅助放化疗能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及转移率,并率先提出食管癌较优的化疗方案及化疗周期数,降低化疗反应,同时避免过度治疗;率先确定了VMAT等放疗新技术在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优点;研究成果在国内多家临床验证,证实上述研究提高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降低不良反应。
通过采用食管肿瘤体积作为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最大径作为N分期标准的分期方法与第8版AJCC食管癌非手术分期标准进行比较,首次发现我们分期系统能更好预测接受同步放化疗患者的预后,且操作简便易行,非常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通过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后的不同时间窗肿瘤退缩情况与预后进行比较,首次发现在根治性放化疗后7-12周肿瘤退缩达到顶峰,为最佳首次随访时间窗,进行原发肿瘤退缩的判断能较好预测预后,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
从分子水平研究,首次发现食管癌患者FAM201A高表达,其放射敏感性差,预后差;并率先发现ERCC1 C8092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预后有关,多态性为纯合子患者预后优于杂合子患者,为食管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率先提出食管癌全程康复管理的理念和实践,主编两本国内首部《食管癌临床康复》及《临床肿瘤康复》专著(均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食管癌的诊疗及康复等专业人员提供了指导性工具书。
本项目发表论文63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放疗界最权威杂志《Int J Radiat Oncol BiolPhys》《Radiother Oncol》以及国际食管癌AJCC分期系统最权威杂志 “Dis Esophagus”。多篇论文被肿瘤学界顶级杂志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学食管癌诊疗指南》和最新版《肿瘤放射治疗学》教科书等引用。研究成果已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