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邱素芳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的全球首创EGFR×HER3双抗ADC药物iza-bren(BL-B01D1),其针对复发/转移性鼻咽癌(r/m NPC)的关键III期临床研究(BL-B01D1-303)成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影响因子:88.5)同步全文发表。该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化疗相比,iza-bren疗效实现“翻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首次突破8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56%。该研究的成功标志着鼻咽癌治疗格局迎来根本性变革。 直面后线治疗困境,双抗ADC破局而出 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在经历含铂化疗与免疫治疗失败后,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极为有限,疗效不尽如人意,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传统化疗在此类重度经治患者中的客观缓解率(ORR)约3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约4-5个月,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挑战。 BL-B01D1-303研究作为全球首个成功的确证性III期双抗ADC临床研究,旨在评估iza-bren在该难治人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在中国55家中心开展,共纳入386例既往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及至少两线化疗(包括含铂方案)的r/m NPC患者。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iza-bren组或标准化疗组(吉西他滨/卡培他滨/多西他赛)。研究采用盲态独立中心评审(BICR)评估,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和总生存期(OS)。 疗效数据创下纪录,患者获益全面提升 研究结果显示,iza-bren在所有终点上均展现出压倒性优势: 1.客观缓解率(ORR)翻倍:iza-bren组经确认的ORR高达54.6%,显著优于标准化疗组的27.0%,患者获得肿瘤客观缓解的概率是化疗组的3倍以上(OR=3.33, P<0.0001)。 2.无进展生存期(PFS)近乎翻倍:iza-bren组中位PFS达到8.38个月,较化疗组的4.34个月显著延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56%(HR=0.44)。 3.缓解持久,深度显著:iza-bren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8.5个月,是化疗组(4.8个月)的近两倍,并且出现了完全缓解(CR)病例,展现了其清除肿瘤病灶的巨大潜力。 国际学术界高度认可,治疗迈入新纪元 该研究成果于柏林时间10月19日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创新专场”以最新突破摘要(LBA)形式进行口头报告,并获得国际同行高度关注。鼻咽癌领域著名专家、香港中文大学Anthony TC Chan教授在《柳叶刀》同期评述中赞誉:“与标准化疗相比,iza-bren疗效翻倍,ADC药物将成为鼻咽癌治疗的基石。” 该研究是全球首个成功的确证性III期双抗ADC临床研究,验证了iza-bren这一创新药物的卓越疗效与可控的安全性。本研究登顶《柳叶刀》,标志着鼻咽癌治疗正式迈入“双抗ADC”新时代。我院邱素芳教授团队的深度参与,彰显了我院在肿瘤临床研究与创新疗法推动中的前沿地位。随着iza-bren的即将获批及后续应用,这一源自中国的全球首创疗法,将为更多晚期鼻咽癌患者带来生命新希望。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鼻咽癌学科群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头颈临床专科放射治疗学科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建设项目单位主要学科群之一、福建省特色领先学科,福建省肿瘤医院临床重点专业科室,人才、设备、技术、科研、教学的实力达国内一流水平。开科40年来,科室积极开展鼻咽癌诊治科学研究,积极开展诊疗的各项新技术,使得鼻咽癌的疗效得到大幅提高。现设2个专科病区,110余张床位,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共有主任医师9名(二级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0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目前,年接诊鼻咽癌病例约1000例,承担了全省约一半的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任务。 专家简介 邱素芳 放疗科党总支部书记、头颈放疗科主任,鼻咽癌诊治中心执行主任,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福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鼻咽癌标志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鼻咽癌诊治中心/供稿 王景 翁友良/文 邱素芳/审
10月19日,由福建省肿瘤医院牵头,联合19家省内医院共同发起的福建省肿瘤临床研究联盟在福州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省肿瘤临床研究迈入以组织化、协同化的新阶段,初步构建起覆盖广泛、协作紧密、运行规范的区域临床研究网络。 首批19家成员单位院领导、临床科室负责人及相关职能科室代表参加授牌仪式。 成立大会上,联盟主任、我院副院长陈誉表示,将以联盟为牵引,强化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完善“多中心临床研究网络—真实世界研究—质控体系—数据平台—人才培养—转化应用”的全流程支撑链条,持续提升全省临床研究协同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该联盟的组建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健康中国”战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务实举措,也是我院落实国家、省级相关部门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药械临床试验联合发展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部署的具体行动。联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面向高发高负担肿瘤和区域重大健康需求,统筹多中心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与信息化支撑、伦理合规与数据治理、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着力提升福建省肿瘤临床研究的体系化、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扎实的循证依据。 联盟秘书处设在我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何志勇担任联盟执行主任。未来,联盟将在首批19家成员单位基础上,面向全省医院持续扩容,吸纳更多具备临床研究基础和潜力的医疗机构加入,共同打造区域协同、分级推进、开放共享的肿瘤临床研究共同体,为助力健康中国、健康福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供稿 林颖韬/文 何志勇/审
10月17日至21日,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在德国柏林召开。在PosterSession专场中,我院胃肠肿瘤内科林榕波团队的两项研究入选并展示,分别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FOLFOXIRI和贝伐珠单抗作为不可切除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pMMR/MSS)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一线治疗的II期研究(SYLT-026)》和《替雷利珠单抗联合POFI(伊立替康、紫杉醇、奥沙利铂和5-FU/左旋亚叶酸)作为晚期胃/胃食管交界腺癌(AGC)的一线治疗:II期研究的最新结果(SYLT-023)》。 这两项研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展示,不仅体现了我院在胃肠肿瘤临床研究方面的前瞻性与创新能力,也为探索胃肠肿瘤治疗新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胃肠肿瘤内科/供稿 苏丽玉/文 陈奕贵/审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层林尽染。10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 30 余家医疗机构的医护团队齐聚一堂,走进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近距离治疗中心实地参观学习。这一强大“引流”效应的背后,是福建省肿瘤医院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业内标杆”一体化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与妇科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同日,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承办的福建省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委会2025年会暨近距离放射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在医院举行。我院院长孙阳教授出席并致辞。 复发患者遇 “治疗梗阻” AI 模拟 + 创新植入方案实现无痛放疗 本次学习班的重中之重是一场特别的“操作演示”——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妇科放疗亚专科主任徐沁为一位年近70的徐奶奶(化名)进行“影像引导下的近距离放射治疗”。 徐奶奶二十多年前首次发病时接受过放疗,但鉴于当时的技术,虽然治愈了疾病,却导致阴道壁粘连的后遗症。因而,此次癌症复发,医生们无法通过常规自然路径进行近距离放疗操作。 徐沁主任团队没有被难题困住,而是创新设计了从臀大肌两侧插植入路的特殊治疗方案。更让人惊叹的是,治疗前团队提前运用 AI 技术模拟出了完整的治疗通道和植入过程,并设置了3D打印模版确保实际操作时每一步都精准无误地绕开主要血管,精准阻击肿瘤。短短半个小时,徐奶奶在麻醉下无痛完成了治疗。 这一看似轻松的操作背后,凝炼了科室团队顶尖创新的医技,以及无处不在 “以患者为中心”的巧思。 从“多室奔波”到“一站式诊疗” 近距离放疗中心重构治疗流程 手术演示顺畅的背后,是省肿瘤医院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的深度改革和创新。 “近距离放射治疗又称为腔内放射治疗或后装放疗,是妇科肿瘤特别是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果说放射治疗是一顶皇冠,那么近距离治疗一定是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徐沁主任介绍。 2025年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正式启用。中心的设备配置堪称 “顶配”。建成国际标准的层流级后装治疗手术操作平台;引进全球领先的Flexitron HDR高剂量率后装治疗系统,该系统能实现更精准的剂量分布控制,有效降低正常组织损伤风险;配套最新型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与高分辨率超声影像系统。构建了从“精准定位 — 智能施照 — 实时监控 — 动态评估”的全流程、闭环式诊疗链,实现了个体化与精准化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很多医院需要患者在 CT 室、手术室、治疗室之间来回奔波,这里从 CT 模拟定位、肿瘤置管、麻醉,到最终的治疗,所有流程都在一个区域内完成,患者无需走动就能享受到全流程诊疗服务。 “一体化诊疗中心启用后,中心一个早上最多能做二十台后装治疗。” 徐沁主任介绍道,这样的一体化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治疗效率,更减少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不适与风险。目前,省肿瘤医院近距离放疗年治疗量在全省占比高达70%。 与外照射更依赖设备相比,后装更考验的是医生的技术。徐沁主任解释说:“就像外科手术一样,我们要在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或施源器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部或肿瘤周围,同时避开血管、直肠、膀胱等重要器官,肿瘤针放得准不准、分布均不均匀,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为保障治疗效果,患者每次接受放疗前,医护团队都会借助 AI 技术为其量身定制当日专属的三维治疗路径,确保治疗更精准、更贴合个体病情。 据悉,在省肿瘤医院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三维后装放疗操作普及率达98%以上,国内领先。 此外,在追求精准治疗的同时,中心还格外注重患者的治疗体验。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提供了多样化的麻醉方案,从常见的静脉镇静,到骶麻、腰麻等椎管类麻醉,甚至在超声引导下开展骶管麻醉,既精准又快速。对于疼痛耐受差、肿瘤体积大或者特殊部位的治疗,都会为患者安排麻醉,让患者在无痛、舒适的状态下完成治疗。 从单科强到无短板 “全手段覆盖”筑牢肿瘤治疗 “防护网” 福建省肿瘤医院一体化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的出色表现,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依托于医院强大的妇科肿瘤诊治中心。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第一批卵巢癌与宫颈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早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诊疗体系最完善的妇科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孙阳院长提出的“治疗手段无短板、治疗设备无短板”理念,为妇科肿瘤诊治中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这里,患者无需跨院转诊,从外照射、内照射等放疗手段,到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再到前沿临床研究参与,所有诊疗需求均可在院内一站式解决。 “我们配备了射波刀、磁共振加速器、TOMO、直线加速器等各类放疗设备,还有热疗设备、腹腔热灌注设备,不管患者病情多复杂,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 孙阳院长介绍。 多学科协作(MDT)是妇科肿瘤诊治中心的另一大优势。每周三早上七点,针对妇科肿瘤的MDT讨论会都会准时召开,妇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疼痛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齐聚一堂,为患者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不仅如此,妇科肿瘤诊治中心还积极开展临床研究,让患者能接触到国际国内最前沿的治疗技术和药物。“很多针对特定肿瘤的特效药物,在上市前都会通过临床研究让患者使用,我们中心基本囊括了国内外最先进的药物临床研究,让患者能更早享受到最新的治疗成果。” 孙阳院长说,正是因为治疗手段齐全、方式多样精准,福建省肿瘤医院年收治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外阴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例数均居省内各大医院首位。 尤其是2023年获批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以来,通过平移复旦肿瘤医院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更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近年来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在国际舞台上也崭露头角,在2025年SGO(美国妇科肿瘤年会)大会上,中心被收录的研究成果数量位居国内所有妇科肿瘤中心第一位,科研实力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从一场学习班,到一个创新的一体化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心,再到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妇科肿瘤诊治中心,福建省肿瘤医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为全国妇科肿瘤治疗树立了新的标杆。未来,这里还将继续在技术创新、服务优化、科研突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更多女性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来源:福建卫生报、妇科肿瘤诊治中心 文:刘伟芳 审:徐沁
近日,2025 年欧洲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会(CIRSE)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顺利举行。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中心陈示光副主任医师受邀进行题为《Long-term overall survival afte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with oxaliplatin and raltitrexed for unresect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长期生存分析)》的壁报展示。 该研究聚焦于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这也是继2020年5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后陈示光副主任医师在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领域研究成果的延续。我院介入团队深耕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雷替曲塞治疗中晚期肝癌领域研究,先后发表了近10篇系列SCI论文,其中于2020、2024年先后在专业顶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中科院1区,IF 9.162)、《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1区,IF 15.7)发表重磅论文,并于2022年获得福建省抗癌协会科学进步奖、福建省第十五届优秀自然科学论文奖。 作为介入放射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本届年会汇聚了全球超 7000 名介入放射学、肿瘤学、心血管病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集中展示和探讨了介入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临床实践经验与未来发展趋势,是全球介入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学术盛会之一。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创新项目,整合外科、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等方面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钇90-SIRT肝肿瘤介入治疗的单位,也是福建省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单位。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动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胸腹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隔绝术、外周血管血栓机械取栓以及血管闭塞支架成型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肿瘤相关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瘤、动脉夹层、外周血管闭塞、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 肿瘤与血管介入科/供稿 陈示光/文 余文昌/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