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再上新台阶 | 四维影像引导的SBRT新技术在我院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 :2020-02-26 16:18
|
来源:本网
SBRT是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的简称,又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消融(SABR)。该技术利用高度精准的放疗技术将高剂量X射线在三维空间聚焦于肿瘤部位,对肿瘤病灶实施“损毁”式的消融。与传统放疗相比,其治疗次数大大减少。传统放疗需要25-35次,通常5-7周时间完成,而SBRT只需要3-5次,通常在1周内完成。所以治疗效率大大提高,疗效也是显而易见。如果把不同的放疗技术类比为战斗武器的话,SBRT技术可比拟为放疗中的“定向巡航导弹”,不仅高度精准,而且“杀伤力”巨大。所以这一技术迅速得到了放疗医师和广大患者的青睐。
然而,在实施高精度的SBRT技术时,如何保证患者治疗的精度是其中最大的挑战。患者的定位、靶区的勾画、计划的制定、治疗摆位等环节都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度,都将直接影响治疗的精度。我院自从开展SBRT以来,始终注重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为提高SBRT治疗的精确性并保证安全性,2017年腹部放疗科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金标植入术”。治疗前在CT引导下针对肿瘤靶区内或者紧靠靶区周边按照一定的分布要求,植入3-4枚金豆作为位置标记点。当患者进行治疗摆位及配准时,加速器的影像引导系统可以此“金标”作为配准标志,分别在横断面、冠状位、矢状位进行三维配准,迅速锁定肿瘤靶区,实现精确照射,为SBRT的精确实施保驾护航。在该技术运用的基础上,2019年底,在陈传本院长、潘建基教授和吴君心主任的带领下,我院放疗科SBRT技术团队参考了国际上最为前沿的放疗技术,经过与国际同行间不断的学习交流和探索,在全国范围内领先开展了“四维影像引导下的SBRT新技术”。该技术可对运动器官的肿瘤病灶(如肺部及肝区肿瘤)进行实时跟踪,并根据肿瘤运动过程形状及位置的变化进行实时在线校正,以实现导弹式的精确打击。具体的技术流程如图2所示,从体位固定阶段开始,采用国际先进的立体定向固定装置Bodyfix,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舒适度和体位的重复性,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呼吸运动;在靶区阶段,美国飞利浦公司的大孔径Brilliance Bigbore CT的四维CT(4D-CT)成像功能及高精动态放疗加速器的四维锥形束CT(4D-CBCT)完美结合,帮助临床医生精确识别和勾画运动肿瘤靶区的运动边界ITV;计划设计时,物理师们使出十八般武艺的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实现照射剂量与靶区的高度契合,同时又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危及器官,精确雕刻的剂量分布完美诠释了SBRT技术的剂量学特点;实施放射治疗时,为了不脱靶、不漏靶,采用高精动态四维跟踪技术,实时监控肿瘤的运动特性和位置,实现精确摆位、精确照射,将“敌人一网打尽”,而且“快、准、狠”!
该项技术对于肺部周围型的小肿瘤,可以实现20Gy单次的大剂量消融式照射。从而把肿瘤的精准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该技术的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立体定向放疗的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目前该技术可运用于晚期转移性病灶(尤其肝/肺)的姑息治疗,对一部分早期肺癌和肝癌,因为手术禁忌或者不愿意手术的患者,亦可尝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