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胸部肿瘤内科专家团队采用精准靶向治疗成功救治一名NTRK融合突变晚期肺癌合并全身广泛转移患者,肿瘤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印证了精准医疗在晚期肺癌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3月,患者陈女士(化名)确诊肺癌IV期,伴双肺、脑、肝、胰腺、骨多处转移,肺动脉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生命危在旦夕。黄韵坚主任医师团队通过基因检测,在EGFR/ALK等常见靶点全阴性的绝境中,RNA测序揪出仅占肺癌1%的罕见“钻石靶点”NTRK融合突变,为治疗打开生命通道。 团队立即启用NTRK抑制剂恩曲替尼靶向治疗,服药10日患者全身肿瘤便明显退缩。由于出现药物性间质性肺炎,导致患者血氧骤降,团队迅速切换方案,启用拉罗替尼靶向治疗并同步启动激素与抗肺纤维化治疗,期间根据规范两次调整剂量,实现了在毒性控制前提下的持续临床获益。 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间质性肺炎再次较前加重,考虑药物可及性及药物经济性,经过全院MDT及外院呼吸科会诊后,再次更换至恩曲替尼减量靶向治疗。在患者出现心包、胸腔突发大量恶性积液情况后,团队与香港科学院院士莫树锦教授展开线上病例讨论,重新予“拉罗替尼75mg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配合心包及胸腔局部灌注及间质性肺炎对症治疗,最终实现肿瘤持续退缩、恶性积液完全吸收、肝功能恢复、间质性肺炎显著好转。 黄韵坚主任医师表示,晚期罕见突变肺癌患者的治疗如同拆炸弹,这场生命保卫战的背后,是两大核心战力的强力支撑:当EGFR/ALK等常见九大靶点全阴性时,RNA-NGS技术化身“基因猎手”揪出罕见突变;面对连环并发症及药物毒副作用,多学科会诊,以精密剂量调整,平衡疗效与安全,破解靶向治疗困局。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下设3个病区、开设床位99张,主要收治肺癌、食管癌、胸腺瘤、恶性胸膜间皮瘤、纵隔肿瘤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年均收治患者17000余人次。经多年学科建设,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的胸部肿瘤内科亚专科。目前治疗手段已涵盖各种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食管癌的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抗肿瘤药物治疗及EBUS、TBNA、气道内支架置入术、内科胸腔镜、CT引导下经皮肺穿术等介入治疗,是省内能够系统综合诊治胸部肿瘤的少数亚专科之一,对各类胸部肿瘤尤其是疑难病例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科室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医护人员,现有医师38名,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4名,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科室是国内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单位、全国CINV管理示范病房、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肿瘤临床研究协作分会、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多位专家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CSCO肺癌诊疗指南、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等指南与共识的编委。近年来,在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基础上,积极开展临床研究。目前,科室承担了近200项国际或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包括晚期肺癌一线免疫联合治疗,免疫耐药后的治疗,肺癌少见靶点靶向治疗,以及驱动基因阳性耐药后的治疗,新型的免疫治疗,ADC类药物的临床等等。努力为广大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手段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胸部肿瘤内科/供稿 陆东珠/文 黄韵坚/审
近日,我院腹部放疗科专家团队成功完成全省首例金标导引下的射波刀根治性放射治疗,标志着我省在前列腺癌无创精准治疗领域对接国际标准。 本例前列腺癌患者因顾虑手术可能导致尿失禁等功能受损,陈炬辉主诊组为其制定射波刀无创治疗方案。患者首先在门诊用时20分钟完成金标植入,再基于精准CT定位,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后,患者进行隔天一次、每次半小时共5次的无痛无创治疗。患者表示治疗过程轻松快捷,体验感良好:“就像做了几次‘高级CT’,没有出现不适症状,治疗结束后就可自行回家了。医生告诉我功能保留率超过九成,非常放心”。 陈炬辉主任医师介绍,射波刀作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放射外科系统,它融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实时动态追踪,以“亚毫米级”精度实施无创根治,患者无需麻醉、没有切口,甚至无需住院。相比IMRT技术(需6-8周疗程),射波刀仅需5次、一周左右即可完成治疗,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极大降低了对日常生活的干扰。 前列腺深藏盆腔,传统放疗难以规避呼吸、肠蠕动等带来的位移误差。而“金标导引”技术正是射波刀实现超精治疗的“眼睛”和“路标”。 所谓“金标”,是一种体积微小、生物相容性高的金属标记物。它们被精准植入前列腺区域后,能够在影像系统中清晰显影,犹如在体内设置了几个可靠的“坐标点”,为后续放疗提供了实时、动态的空间参照。 金标导航的精准背后是“科技之光”:3-5枚金标微创植入,影像实时引导、几乎无痛;治疗中射波刀每秒同步追踪金标位置,自动校正误差;机器人臂智能调控上万角度,精准歼灭肿瘤,有效保护尿道、直肠、膀胱等功能。 射波刀重塑前列腺癌治疗新格局 陈炬辉主任医师表示,我们积极对接国际标准,M6型射波刀代表目前无创治疗前列腺癌的最高水平,配合金标导航,已成为国际指南推荐的方案之一。金标导航射波刀技术在我院成功开展,意味着福建肿瘤患者特别是前列腺癌患者,现在可以在本省区域享受到与世界顶尖水平同步的放射治疗技术。 放疗科吴君心教授表示,放射治疗是根治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总体疗效与手术相似,目前放疗治疗的趋势是采用大分割放疗,即增加分次放疗的剂量,同时减少放疗分次次数。常规放射治疗疗程长,射波刀放疗更加精准,适合开展超大分割放疗,正常组织保护更佳,疗程更短,适用于仅照射前列腺部位的患者。 腹部肿瘤放疗科/供稿 丁剑鸣 程燕铭/文 吴君心/审
肢体瘫痪、二便失禁——ALK阴性淋巴瘤脑转移患者陷入绝境。经过我院肿瘤内科淋巴瘤亚专科专家团队9个月的精心治疗,采用新型靶向联合免疫及化疗方案破解耐药难题,患者顺利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2022年5月,章先生(化名)于外院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之后慕名转诊我院肿瘤内科淋巴瘤亚专科。何鸿鸣主任医师和郑艳彬副主任医师团队接诊后,经我院病理科会诊,确诊为ALK阴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侵袭性更强的淋巴瘤亚型。同时肿瘤广泛侵袭全身皮肤、皮下、肌肉、肝、骨。2022年9月,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即脑转移,这提示预后极差且治疗难度极大。 面对这一挑战,医疗团队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肿瘤分子特征、耐药机制及脑转移特殊性,果断调整策略,尝试予以“靶向+免疫+化疗”的个体化方案治疗。 经CD30单抗联合PD-1单抗及司莫司汀治疗后,2023年6月,患者复查显示肿瘤负荷明显降低,脑转移灶也得到控制,经评估达到部分缓解(PR),病情显著好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之后章先生因自身原因未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目前接受PD-1单抗联合司莫司汀维持治疗中。 何鸿鸣主任医师表示,针对ALK阴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这类难治性疾病,标准化疗的局限性较大,因此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探索更精准的治疗策略。这一案例展现了医疗团队通过动态监测肿瘤演变、耐药机制及患者耐受性,灵活调整方案,患者肿瘤得到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及头颈肿瘤内科是省内较早成立的淋巴瘤专科,是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下设2个病区,开设床位55张,其中百级层流病床3张,拥有一支业务精湛的医疗团队,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7人;博士5人,硕士4人。科室在开展淋巴瘤常规诊疗的基础上,针对高危淋巴瘤、中枢等结外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通过应用大剂量化疗、免疫靶向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细胞治疗等技术,治疗效果好。 科室依托肿瘤专科医院优势,成立由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等多个相关学科专家组成淋巴瘤多学科诊疗小组,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多学科讨论,给疑难、复杂淋巴瘤患者提供最合理的诊疗方案和最优的疗效。统计数据显示我院淋巴瘤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63%,达到国内第一方阵水平。同时,我院病理科于2021年启动由国家卫健委指定的“淋巴瘤病理中心建设项目”,为我院乃至我省淋巴瘤精确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强大保障,促使我院淋巴瘤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科室注重临床、科研相结合,在完成大量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开展临床研究,通过临床研究带动学科发展,提高诊疗水平。科室开展多项药物临床试验,覆盖一线治疗及复发难治患者,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病理亚型。科室近年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与省厅级科研课题,每年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多篇。 淋巴瘤及头颈肿瘤内科/供稿 郑艳彬/文 王杰松/审
近日,一位晚期鼻咽癌伴全身广泛转移的患者来院复查,经我院鼻咽癌诊治中心专家团队创新“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已实现临床完全缓解,生存期超2年且病情稳定、无进展。 患者陈先生(化名)因左颈部肿物于外院就诊,PET-CT检查显示鼻咽肿瘤累及颅底斜坡骨质,并伴有双侧咽旁、颈部、左腮腺、锁骨上及右腋窝淋巴结转移及全身多发骨转移,确诊为T3N3M1 IVb期(AJCC第8版)鼻咽癌。转入我院后,经鼻咽MRI检查进一步证实为鼻咽癌高发流行病区的EB病毒相关肿瘤。 面对患者全身广泛转移的晚期病情,马礼钦主任医师团队经多学科(MDT)讨论,结合PD-L1高表达及EBV-DNA水平,精准筛选出适合该病例的“KL-A167注射液(PD-1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III期临床试验方案,经严格筛查、评估,患者成功入组随机双盲研究。 团队首先为患者开展6周期的免疫联合全身化疗,期间通过动态监测鼻咽癌的肿瘤标记物,显示血浆EBV DNA载量快速下降并保持清除状态,定期复查提示肿瘤消退。后续进行28周期的免疫单药维持治疗阶段,总疗程持续2年,全身PET-CT复查确认转移灶完全消退,各项检查评估疗效评价达到临床CR(完全缓解)。治疗全程未出现3级以上不良反应,心功能及肝肾功能等保持良好。 目前,陈先生已回归正常工作、生活,最新复查显示血浆EBV DNA未检出,鼻咽部原发灶及转移灶均无活性征象。陈先生感慨道:“从全身多发转移到如今康复,临床试验带来的不仅是新药,更是生命的转机,它挽救了我和我的家庭。”马礼钦主任医师表示,此例患者的成功治疗在于首次精准的方案施策,采用EBVDNA动态监测精准调控治疗强度,并通过疗效观察及药物减毒策略实现2年维持用药的安全性及持续性,同时需要临床医生的严谨、细致评估与观察,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的理解与配合。这一成功案例为晚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从“带瘤生存”转向“根治性缓解”的新方式与希望,也为将来治疗晚期鼻咽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鼻咽癌学科群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头颈临床专科放射治疗学科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建设项目单位主要学科群之一、福建省特色领先学科,福建省肿瘤医院临床重点专业科室,人才、设备、技术、科研、教学的实力达国内一流水平。开科40年来,科室积极开展鼻咽癌诊治科学研究,积极开展诊疗的各项新技术,使得鼻咽癌的疗效得到大幅提高。现设2个专科病区,110余张床位,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共有主任医师9名(二级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10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7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目前,年接诊鼻咽癌病例约1000例,承担了全省约一半的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任务。 鼻咽癌诊治中心/供稿 张曲霞 方卫宁/文 邱素芳/审
日前,一位晚期肺腺癌患者返院随访,自接受我院胸部肿瘤内科专家团队针对性方案治疗以及三次入组参加临床研究后,肿瘤得到控制。 2024年9月,46岁的黄先生(化名)因“右胸部刺痛伴刺激性干咳1月余”就诊外院,确诊为晚期肺腺癌,基因检测提示KRAS G12C突变,PD-L1表达为阴性(TPS=0)。为进一步治疗,随后他转诊至我院胸部肿瘤内科徐海鹏副主任医师团队。经过严格筛选,患者一线入组“SUNRAY-01,一项比较LY3537982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与安慰剂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KRAS G12C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受试者的全球关键性研究”。 在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治疗2个周期后,病情出现进展。经充分评估,入组“评价HJ891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线标准疗法的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抗肿瘤疗效的单臂、开放IIb期临床研究”,予syHJ891胶囊(靶向KRAS G12C突变的抑制剂)治疗,经评估达到SD(肿瘤退缩<30%)。 4个月后,肿瘤又一次出现进展,随后入组“评价注射用BL-B01D1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初步疗效的I期临床研究”, BL-B01D1是一种创新的靶向EGFR和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治疗2周期后,评估达到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超过50%。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所有病灶均显著缩小,肺内的多个转移灶消失。 徐海鹏副主任医师表示,这一案例生动诠释了参与临床研究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重要意义。在标准治疗手段有限或失效时,临床研究提供了接触前沿疗法、争取宝贵治疗机会的重要途径。黄先生的治疗历程,特别是KRAS G12C突变带来的挑战,反映了肺癌精准治疗的难点。KRAS是肺癌中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其中G12C是特定亚型),过去曾因其特殊结构被认为是“不可成药”的靶点。虽然近年来针对KRAS G12C的抑制剂已经问世,但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有限。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全球科学家正致力于研发更强效的新药,并积极探索多种联合治疗策略(如与免疫治疗、其他靶向药联用等),以期提升治疗效果。 我院胸部肿瘤内科始终致力于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聚焦肺癌等胸部肿瘤的精准诊疗,积极引入国内外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尤其在标准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此外,团队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追求更优的治疗效果,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下设3个病区、开设床位99张,主要收治肺癌、食管癌、胸腺瘤、恶性胸膜间皮瘤、纵隔肿瘤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年均收治患者17000余人次。经多年学科建设,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的胸部肿瘤内科亚专科。目前治疗手段已涵盖各种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食管癌的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抗肿瘤药物治疗及EBUS、TBNA、气道内支架置入术、内科胸腔镜、CT引导下经皮肺穿术等介入治疗,是省内能够系统综合诊治胸部肿瘤的少数亚专科之一,对各类胸部肿瘤尤其是疑难病例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科室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医护人员,现有医师38名,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4名,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科室是国内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单位、全国CINV管理示范病房、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肿瘤临床研究协作分会、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多位专家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CSCO肺癌诊疗指南、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等指南与共识的编委。近年来,在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基础上,积极开展临床研究。目前,科室承担了近200项国际或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包括晚期肺癌一线免疫联合治疗,免疫耐药后的治疗,肺癌少见靶点靶向治疗,以及驱动基因阳性耐药后的治疗,新型的免疫治疗,ADC类药物的临床等等。努力为广大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手段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胸部肿瘤内科/供稿 张龙凤/文 徐海鹏/审
近日,我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专家团队成功运用Harmony自适应SBRT放疗联合靶向免疫,为一例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实现精准治疗。 患者黄女士(化名)在随诊复查后发现了宫颈癌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由于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在宫颈癌多学科诊疗(MDT)专家团队讨论建议下,黄女士加入了我院正在开展的一项靶向免疫药物联合立体定向放疗(SBRT)临床研究。 进入临床试验后,患者进行了SBRT放疗联合抗PD-1单抗及针对EGFR靶点的靶向治疗,且药物费用全免。治疗过程中,Harmony自适应放疗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Harmony系统拥有超高精度,并且能根据肿瘤变化动态优化放疗方案,确保高剂量精准照射肿瘤,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健康器官。因此,黄女士的治疗过程几乎没有明显不适,且病情迅速得到控制,肿瘤显著缩小,接近临床完全缓解(CR)。 妇科肿瘤诊治中心妇科放疗科徐沁主任医师表示,该案例充分证明先进的放疗技术+个体化免疫治疗能为晚期癌症患者带来显著获益。临床研究不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还让患者在经济和疗效上双重受益。 福建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作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福建医科大学与福州大学博硕士培养点,是国家第一批卵巢癌与宫颈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心,是福建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与福建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也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妇科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现下辖4个病区,编制床位220张,年收治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外阴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例数均居省内各大医院首位。近年来,在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基础上,科研工作提质增效,连续获批多项重要课题资助,尤其是在临床转化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目前,中心承担了大量国际与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努力将最新的科技成果造福于广大肿瘤患者。未来科室将更加注重临床与科研协同发展,打造研究型、创新型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为助力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奋力前行。 妇科肿瘤诊治中心/供稿 谢星韵/文 徐沁/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