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至6月3日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我院胃肠肿瘤内科林溶波主任医师研究成果 《SYS6010联合SYH2051在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首次人体试验》获得壁报展示。这项全球首个探索抗EGFR抗体偶联药物SYS6010联合ATM抑制剂SYH2051的临床研究,为晚期胃肠肿瘤治疗开辟新路径。 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靶向递送+修复阻断”双机制:SYS6010精准杀伤EGFR高表达肿瘤细胞,SYH2051则瓦解癌细胞DNA修复能力。在25例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胃肠患者中(胃癌7例/肠癌18例),联合疗法展现出可控的安全性,≥3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48%。其中,对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疗效数据令人振奋:客观缓解率50%,疾病控制率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5.8个月,部分患者仍在持续获益。对于肠癌患者,疗效数据仍在分析中,所有患者均显示良好耐受性,为后续扩大研究奠定基础。该成果标志着我院在抗肿瘤新药研发领域的重要突破,为晚期胃肠道癌症患者探索更优治疗选择。 胃肠肿瘤内科/供稿 苏丽玉 叶映泉/文 林榕波/审
6月5日,福建省首台、全球顶尖、最新配置的磁共振加速器(MR加速器,Elekta Unity)在我院放疗科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福建省肿瘤放疗迈入“磁共振引导自适应放疗”新时代,凸显我院在精准肿瘤治疗领域引领地位。党委书记刘景丰、院长孙阳等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共同为这台“精准抗癌重器”揭幕。 磁共振加速器适应症广泛,覆盖脑瘤、鼻咽癌、肺癌、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全身各部位肿瘤,尤其为位置刁钻、传统影像难以清晰显示、需功能保护的复杂难治性肿瘤带来颠覆性解决方案。它的启用不仅将极大提升我院肿瘤诊疗水平与学术影响力,更将辐射全省,显著降低患者跨省求医负担,为福建乃至周边区域患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国家级”精准抗癌服务。 “磁共振”与“加速器”融一体让精准放疗更精准 传统放射治疗过程中诊断影像设备与治疗加速器相互独立,导致在治疗进程中只能依照治疗前确定的肿瘤“靶区”进行照射,无法在放射治疗期间实时观测肿瘤以及周边正常组织的影像状况。若能将影像设备和加速器整合于同一设备,医生就能在放射治疗进行时对肿瘤状态以及周围组织的运动情况予以实时观察,引导放射线更为精准地作用于肿瘤,最大幅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害。 Unity磁共振加速器实现了磁共振与加速器的融合。其凭借高分辨率、无辐射的磁共振成像,能够实时呈现患者肿瘤病灶的清晰边界,这相当于为医生赋予了“透视眼”。借助该设备的在线自适应放射治疗管理系统,医生能够实时调整放射治疗计划,从而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放疗方案。 “透视眼”精准打击,突破传统治疗困局 ✅ 诊断级“慧眼”:1.5T高场强MRI提供卓越软组织分辨力,让隐匿微小病灶“纤毫毕现”; ✅ 动态优化“智脑”:基于当日MRI影像实时调整放疗计划,精准适应肿瘤变化; ✅ 无辐射“守护”:成像过程无额外辐射损伤,治疗更安全; ✅ 实时追踪“锁定”:动态MRI监控运动肿瘤,确保射线精准命中; ✅ 功能影像“先知”:洞察肿瘤微环境变化,优化治疗策略。 首批治疗立标杆 为肝癌微小复发实施放射外科治疗 当日,这台“超级设备”即展锋芒,成功治疗两例极具挑战性的患者: 1.复发性肝癌精准清除 患者左肝巨块型肝癌术后复发,肝S7段及肝中静脉旁病灶微小且CT显示不清,位置刁钻无法手术及消融。刘景丰教授亲自组织肝癌MDT团队反复研究,最终确定采用磁共振加速器引导的S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陈炬辉主诊组精准执行,为患者点燃新希望。 2.肺癌病例精准治疗 一位29岁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经过多程化疗和免疫治疗后肿瘤进展,我院肺癌MDT讨论后,决定进行精准放化疗,郑步宏主诊组为其量身定制磁共振引导自适应放疗方案,同时治疗肺癌病灶和肺门、纵隔淋巴结,通过MR加速器治疗,最大程度地保证肿瘤控制的疗效并减少正常肺组织和心脏的损伤。 专家点睛:赋予放疗医生“透视眼” “精准放疗新时代,磁共振加速器就是我们的‘超级武器’。”放疗科主任吴君心教授阐释其核心价值,“它将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放疗完美融合,使我们在治疗中能实时透视肿瘤与器官运动,动态引导射线精准‘打击’目标,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显著降低并发症。它赋予医生一双‘透视眼’,真正实现了‘所见即所治’的终极目标。由于MR影像可以提供多参数的信息,因此MR加速器治疗不仅可以获得精确位置和形态信息,还可以动态观察每次放疗后的肿瘤信息变化,知微见著,了解肿瘤每次治疗后的细胞活性/密度、血液灌注、代谢、氧合状态等信息,进行早期反应评估,在形态学变化之前,就检测到肿瘤细胞的死亡、血液改变等生物学反应,预测最终疗效,从而进行治疗策略的优化。因此,随着MR加速器技术的开展,我院不仅实现了放疗的‘可视化’、‘精准化’和‘自适应化’,也标志着进入生物引导和功能引导的高维放疗时代。” 精准抗癌,福建力量!这台凝聚尖端科技的“磁共振加速器”已全速运转,标志着我院在肿瘤精准放疗领域实现里程碑式跨越。未来,福建省肿瘤医院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以患者为中心,让最前沿的“抗癌利器”惠及更多生命,为健康福建、健康中国贡献更强力量!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 陈炬辉 陈济鸿/文 吴君心 张秀春/审
近日,一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到医院复查,自接受我院食管癌诊治中心专家团队的综合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去年年底,杜先生(化名)在体检中发现食管鳞状细胞癌,慕名求诊于我院胸部肿瘤外科,陈晓辉副主任医师团队接诊后,迅速为其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检查结果显示,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与胸主动脉、气管及左主支气管、奇静脉(弓)等重要结构紧密相连,患者还有合并尘肺(硅肺)的病史,肺功能较差,且右腿截肢,手术难度大。 面对这一复杂病情,陈晓辉副主任医师团队迅速启动全程多学科综合管理模式。首先针对患者营养状态不佳的问题,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医疗团队联合肿瘤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专家进行多学科团队会诊(MDT)。经过充分讨论,专家组一致决定采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方案,旨在缩小肿瘤体积、改善局部病灶,并同时强化肺功能训练和营养支持,以期在治疗初期降低手术风险,并为最终根治性手术创造最佳条件。 经过3个周期的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后,杜先生的肿瘤明显缩小(如上图所示,红圈内为食道癌病变横切面),相关检查显示肺功能和营养状态均有显著改善,患者整体状况已达到手术要求。手术当天,陈晓辉副主任医师团队协同合作,面对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手术技艺,成功切除肿瘤,并采用胸骨后消化道重建路径,有效降低管状胃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干扰,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目前,杜先生按照既定的治疗模式在我院胸部肿瘤放疗科接受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陈晓辉副主任医师表示,此次治疗不仅展示了我院在食管癌复杂病例管理上的专业水平,也体现了多学科会诊(MDT)模式的巨大优势。通过整合胸外科、肿瘤科、影像科、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力量,团队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能做到科学严谨、精准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疗方案。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也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提升了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体检意识的增强,食道癌的发病率有下降的趋势,与欧美国家大多数食道癌为腺癌不同,我国食道癌组织学95%为鳞状细胞癌,除了较为早期的病变可以直接手术以外,多数局部晚期的病变(临床分期T3N1-2M0及以上)需要行新辅助治疗(包括放化疗或免疫联合化疗)之后再行手术治疗,如此方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目前已经成为标准的治疗模式。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努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微创、安全的治疗。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共同探讨胸部肿瘤治疗的新策略、新技术,以期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科室简介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在食管癌外科治疗领域的临床与学术声誉蜚声国内,由我国著名食道癌专家、首任科主任佘志廉教授最早提出“食道癌三野根治术”的理念,并获得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和争相模仿与推广,成为胸中段食道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现代的微创全腔镜三野根治术、胸腹腔双单孔食道癌根治术。科室注重临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完成大量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来华留学本科生的教学任务,且近年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如“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临床研究网络平台的食管癌规范化综合治疗示范研究”的相关子课题。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 张家榕/文 方卫民/审
在医学影像检查中,超声造影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得力助手。这项技术就像给普通的黑白超声装上了"彩色滤镜",让病灶在屏幕上清晰可见,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精准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超声造影:让病灶无所遁形 超声造影是通过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利用超声波使微泡产生共振,从而增强组织对比度的检查方法。与普通超声相比,它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边界、大小和血供情况。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肝脏、乳腺、甲状腺等部位的检查,能够发现普通超声难以察觉的微小病灶。 在肝脏检查中,超声造影可以准确区分良恶性肿瘤;在乳腺检查中,它能帮助发现早期乳腺癌;在甲状腺检查中,可清晰显示结节的血供情况。这些优势使得超声造影成为疾病筛查和诊断的重要工具。 二、检查前后的贴心护理 护士会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情况,并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这些准备工作看似简单,却直接影响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检查过程中,护士会全程陪伴,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并密切观察有无不适反应。检查后,患者需要在观察室休息30分钟,护士会定时巡视,确保安全。 检查后24小时内,建议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代谢。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发热、皮疹等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如出现严重不适,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三、操作过程中的健康宣教 在超声造影检查过程中,请您注意配合: 1. 体位指导:根据检查部位,护士将协助您采取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等,并解释体位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2. 呼吸配合:在检查过程中,请根据医生要求进行深呼吸、屏气等动作,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例如,在肝脏检查时,屏气可以减少呼吸运动对图像的干扰。 3. 心理疏导:如您感觉紧张或焦虑,护士将为您解释检查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协助您放松心情。 注意事项提醒:检查结束后,请多饮水、观察身体反应等注意事项,并提供书面宣教材料供患者参考。 四、安全与效果的保障 超声造影使用的微泡造影剂安全性高,主要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不会对肾脏造成负担。检查过程无辐射,可重复进行。 随着技术的进步,超声造影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肿瘤诊断、心血管疾病评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减少了不必要的穿刺活检,为患者带来更舒适的就医体验。 福建省肿瘤医院超声科 焦永娟/文 唐丽娜/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