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超声科与肿瘤与血管介入科紧密协作,成功为一例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颈6区(气管右旁)转移性淋巴结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此次手术依托超声实时引导的精准定位与介入技术的微创操作优势,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实践成果。患者在我院接受食道癌多程综合治疗后,颈6区(气管右旁)淋巴结转移灶退缩不明显,大小约3.0cm×1.8cm,病灶位置靠近颈总动脉,并与气管明显粘连,经多学科诊疗(MDT)讨论,决定行粒子植入治疗。
在超声“实时导航”下,超声科唐丽娜主任医师采用18G PTC穿刺针经皮精准穿刺至转移淋巴结上、中、下部,分3排布针。肿瘤与血管介入科余文昌主任医师团队将12枚碘125放射性粒子(活度0.6mci/粒)经PTC针道逐步均匀植入病灶,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精准“定点投弹”。手术全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有效规避血管、气管、神经损伤的风险,患者无不适反应。
唐丽娜主任医师介绍,CT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定位存在一定困难,如体位受限,反复扫描和重复辐射等。而超声具备实时、动态的优势,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对颈部转移淋巴结进行全面扫查,可清晰显示病灶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为粒子植入路径规划提供了“可视化”引导。
该技术通过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操作,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肿瘤内部,通过持续低剂量辐射杀伤癌细胞,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靶向性强等优势。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得益于超声科与肿瘤与血管介入科的通力协作——超声精准“指路”确保病灶定位无偏差,介入精准“投弹”实现粒子分布最优化。双方协同突破传统手术“禁区”,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低创伤、高疗效的治疗新路径。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拓展超声引导下精准介入技术的应用场景,持续提升肿瘤微创治疗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福建省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是中华医学会介入超声万里行培训单位,是福建省卫健委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甲状腺病损消融治疗)培训基地,是福建省肿瘤医院重点临床科室。
介入性超声是我院超声科的优势项目之一,在省内较早开展超声引导下脏器病变穿刺活检及无水酒精、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技术。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开展以下技术:
▶ 射频、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淋巴结转移、子宫肌瘤等;
▶ 注射无水酒精或聚桂醇硬化治疗肝癌、甲状腺肝肾囊肿及卵巢内膜异位囊肿、浅表软组织血管瘤;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包括甲状腺、乳腺、淋巴结、肺、纵膈、胸腹膜、肝胆胰脾肾肾上腺、腹膜后、子宫卵巢盆腔、前列腺等脏器病变;
▶ 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包括PTCD、胆囊肾盂造瘘、心包胸腹盆腔积液(脓肿)、肝脓肿等;
▶ 深静脉置管及腹腔灌注等。
近5年来立项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科技联合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卫健委中青年骨干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近50篇,其中15篇被SCI收录,荣获福建省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副主编《乳腺超声造影诊断图谱》。承担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及莆田学院理论授课及实习带教,近年来举办多期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及超声造影在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培训班。
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动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胸腹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隔绝术、外周血管血栓机械取栓以及血管闭塞支架成型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肿瘤相关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瘤、动脉夹层、外周血管闭塞、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
超声科、肿瘤与血管介入科/供稿
黄伟钦/文
唐丽娜、余文昌/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