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因性疲乏又名癌症相关性疲乏,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持续2周以上的身心疲惫感,且无法通过休息缓解。其发生与癌症本身、治疗副作用、代谢异常等相关,常伴有认知障碍及情绪低落等,且妨碍日常生活。
这种“说不出的累”并非无解,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可以有效改善癌因性疲乏。
患者3年前诊断晚期右肺鳞癌,在接受多程化疗后,虽然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却被严重的癌因性疲乏所困扰,他形容自己“动一下都嫌累,食欲全无,精神萎靡”。这种状态不仅让他无法享受正常生活,更削弱了他抗击病魔的信心。
在家人的建议下,患者到我院中西医结合科就诊,开始尝试中医药辅助调理。黄争荣主任医师接诊后,针对患者情况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中药调理方案。经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乏力感明显改善,食欲增强,面色也红润起来。他感慨道:“终于感觉身体是自己的了,又有了继续治疗下去的勇气。”
黄争荣主任医师介绍,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中医药治疗癌因性疲乏具有一定优势,通过辨证论治,因人而异,量身定制方药,有助于机体恢复生成气血、运行气血的能力。同时,也可通过针刺、艾灸等中医特色技术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等),能有效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补益气血,对于改善疲乏效果显著。另外,保持乐观心态,配合适度的舒缓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对战胜癌因性疲乏大有裨益。
中医药并非是等到疲乏严重时才想起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肿瘤治疗的初期甚至治疗前就介入,可以起到“治未病”的效果,提前巩固正气,减轻治疗副作用。
福建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是福建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十四五”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科室建设项目单位。科室注重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作用,开展临床常见的高危癌前病变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治疗经验。发挥中西医协同作用,针对肿瘤治疗常见并发症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反应、癌因性疲乏、失眠、皮肤损伤、胃瘫等,开展中医药及非药物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发挥中医药融合作用,进行肿瘤全周期的康复治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科室拥有一支丰富的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临床经验的专家队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博士3名、硕士5名。科室是福建省肿瘤中西医结合诊治联盟牵头单位,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多位专家参与制定国内肿瘤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参与撰写多部肿瘤中西医结合专著与科普书籍。中西医结合科/供稿
林彤/文
黄争荣/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