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61岁晚期肺癌患者来院随访,自接受我院胸部肿瘤放疗科专家团队的晶格放疗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咳血就诊,确诊晚期肺癌
2024年5月,曹先生(化名)因“咳血1月余”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患者有1年多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病史,控制尚可;另有20余年吸烟史,日吸20支。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有一个大小约39×31mm的占位,伴多处淋巴结肿大。气管镜检查确诊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随后转至外院,明确诊断为“右肺上叶鳞癌 cT4N2M1a IVa期”,属于晚期肺癌。化疗联合免疫,初见成效却遇挑战自2024年6月起,患者接受“紫杉醇400mg+卡铂600mg”化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200mg”免疫治疗,共5个周期。2周期后评估为部分缓解(PR)。5周期治疗后出现“免疫性心肌炎”,经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后续复查结果为疾病稳定(SD)。
颈部肿块增大,转移迹象显现
今年1月,患者自觉右颈部肿块增大并伴有酸痛感。5月,B超及CT均提示淋巴结肿大及新发病灶,考虑转移。之后患者转诊至我院胸部肿瘤放疗科。PET-CT进一步证实右肺门、气管旁、锁骨及颈部多发高代谢淋巴结,确诊为淋巴结转移。最终诊断为右上肺鳞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cT4N2M1a IVA期),化疗免疫治疗后进展,合并免疫性心肌炎病史。
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面对复杂病情,李建成教授团队结合2025NCCN指南及CSCO等专业指南,为患者制定了放化疗及抗血管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今年5月底,患者开始接受“多西他赛100mg ivgtt d1+奈达铂100mg ivgtt d2”化疗,同时配合恩度靶向治疗,共进行2个周期,并在放疗期间同步化疗3周期。
创新应用:晶格放疗精准打击肿瘤
病情稳定后,医疗团队决定对患者右颈部及锁骨区融合的巨块转移淋巴结实施空间分割晶格放疗,确定了具体放疗靶区设定方案、空间晶格分布、放疗频次,治疗过程顺利,放化疗后肿瘤明显退缩,缩小约2/3。这一结果不仅鼓舞了患者与家属,也体现了晶格放疗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潜力。
晶格放疗:新兴技术,优势显著
晶格放疗(Lattice Radiation Therapy, LRT)是一种新兴的空间分割放疗( Spatially Fractionated Radiation Therapy, SFRT )技术。它通过将高剂量辐射集中在肿瘤内部的多个离散点(晶格),形成剂量分布的“峰”和“谷”。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晶格放疗优势明显:
✅ 保护正常组织:高剂量集中在肿瘤内部,大大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了放疗的副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增强肿瘤控制:针对大体积肿瘤,晶格放疗能够更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增强了肿瘤的控制效果,特别适合传统放疗难以处理的大体积或复杂肿瘤。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放疗科成立于2002年,历经近20余年的努力,迄今已发展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放射治疗科)建设项目单位主要学科群之一、福建省特色领先学科,福建省肿瘤医院临床重点专业科室,人才、设备、技术、科研、教学的实力达国内一流水平,现任亚专科负责人为李建成教授。
主要开展食管癌、肺癌、纵膈肿瘤等胸部肿瘤及软组织肿瘤的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积极开展诊疗的各项新技术。现有床位75张,1个半病区,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共有主任医师6名(二级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4名,博士7名(引进生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在胸部肿瘤放疗领域荣誉多项奖励,特别是在食管癌放疗临床研究方面,科室已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福建省抗癌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胸部肿瘤放疗科/供稿
李建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