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胸部肿瘤内科亚重症病房与胸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一例初治晚期肺癌患者,展现了医院在高难度肿瘤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
患者唐女士(化名)因持续咳嗽、气喘到我院胸部肿瘤内科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晚期肺腺癌,并伴有EGFR基因突变。由于肿瘤原发灶较大,压迫左肺支气管,导致左肺不张,唐女士呼吸非常困难,血氧饱和度也一度降低,情况十分危急。
何志勇主任医师与林景辉副主任医师接诊后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考虑到患者存在呼吸道梗阻和重度呼吸功能不全等症状,决定将她转入亚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专门监护,并制定了周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医生团队一方面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及时启用针对EGFR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从病因上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予以高流量氧疗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缓解患者的呼吸窘迫症状,同时加强平喘、抗感染等支持治疗。为进一步解除气道梗阻,胸外科与ICU团队共同协作,在支气管镜下施行气道内肿瘤切除术,打通被阻塞的支气管,促使不张的肺叶复张。
令人欣慰的是,在联合治疗约两周多后,复查胸片显示唐女士左肺已基本复张,咳嗽、气喘症状显著改善,呼吸功能明显恢复,顺利脱离呼吸机支持,并于近日好转出院。
我院胸部肿瘤内科亚重症监护病房成立于2025年7月,设于内科大楼25病区,是一支集先进硬件与专业医护团队于一体的重要医疗力量。病房配备有床边支气管镜、双水平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等重要设备,专注于收治肿瘤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肿瘤相关急症,以及抗肿瘤治疗中出现的重症并发症的患者。该病房的运行,标志着我院在肿瘤危重症救治方面建立起更加迅速、高效的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复杂重症肿瘤患者提供了又一道生命保障。
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下设3个病区、开设床位99张,主要收治肺癌、食管癌、胸腺瘤、恶性胸膜间皮瘤、纵隔肿瘤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年均收治患者17000余人次。经多年学科建设,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设备最先进的胸部肿瘤内科亚专科。目前治疗手段已涵盖各种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食管癌的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抗肿瘤药物治疗及EBUS、TBNA、气道内支架置入术、内科胸腔镜、CT引导下经皮肺穿术等介入治疗,是省内能够系统综合诊治胸部肿瘤的少数亚专科之一,对各类胸部肿瘤尤其是疑难病例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科室拥有一批业务精湛的医护人员,现有医师38名,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4名,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科室是国内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单位、全国CINV管理示范病房、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肿瘤临床研究协作分会、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福建省基层卫生协会基层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科室多位专家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CSCO肺癌诊疗指南、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等指南与共识的编委。近年来,在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基础上,积极开展临床研究。目前,科室承担了近200项国际或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包括晚期肺癌一线免疫联合治疗,免疫耐药后的治疗,肺癌少见靶点靶向治疗,以及驱动基因阳性耐药后的治疗,新型的免疫治疗,ADC类药物的临床等等。努力为广大肺癌、食管癌等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手段和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胸部肿瘤内科/供稿
林景辉/文
何志勇/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