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肿瘤医院大肠癌诊治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直肠癌诊疗技术革新与临床实践优化。面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对保留肛门功能的迫切需求,中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构建了一套集“精准评估、多学科协作、功能保护、全程管理”于一体的先进诊疗体系,显著提升了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肛门功能保留率与远期生存质量,实现了“保肛与治愈”的双重目标,树立了行业标杆。
多学科协作 定制个体化方案
中心率先建立常态化多学科诊疗(MDT)机制,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团队开展远程会诊,打破地域限制,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每周MDT讨论聚焦复杂病例,尤其针对临界可保肛病例,结合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等关键参数,以及肛门测压数据与患者功能诉求,精准评估治疗效果,为患者量身打造“保肛可能性最大化”的全程管理方案,确保治疗精准性与人性化。
精准评估 突破保肛边界
中心构建了包含高分辨率MRI、超声内镜、经肛腔内超声的立体化评估体系。3.0T磁共振精准判断肿瘤浸润深度与直肠系膜筋膜状态,三维超声分辨率达0.2mm,为超低位保肛手术提供解剖学保障。创新性引入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技术,通过静息压、收缩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等多项功能指标建立肛门功能预测模型,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大幅降低了术后排尿、控便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外科技术革新 守护功能与生命
中心形成了涵盖开放、腔镜、机器人及经自然腔道手术的完整技术体系。针对超低位直肠癌,熟练开展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Bacon术式等,突破狭小骨盆空间限制,完成精准操作;通过膜解剖理念及盆腔重要神经的保护性分离,显著降低术后功能障碍发生率,患者5年生存率达76.8%。
理念升级 重塑治疗价值
中心率先推行全程新辅助治疗(TNT)联合“观察等待”策略(W&W),对临床完全缓解(cCR)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避免过度创伤,为更多患者争取生理功能保留机会。这一理念革新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更重新定义了直肠癌治疗的价值标准——从“单纯治愈”迈向“治愈与生活质量并重”,推动保肛治疗边界的持续突破。
未来展望 深耕科研,普惠患者
福建省肿瘤医院大肠癌诊治中心以“精准评估奠基、技术创新突破、全程管理护航”为核心,持续深化多中心临床研究,优化保肛治疗标准。未来,中心将加强与国内外多中心合作,探索更微创、更智能的诊疗模式,致力于为每一位直肠癌患者守护生命尊严与生活质量,让希望之光照亮更多家庭。
科室简介
大肠癌诊治中心是全省规模最大、专业齐全的大肠肿瘤诊疗机构,涵盖大肠外科、内科及腹部放疗科,开放床位115张,拥有70余名医护人员,年接诊大肠癌患者超13000人次,手术量达1500例以上,腹腔镜手术占比80%以上。中心依托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资源,打破传统科室壁垒,借助MDT多学科协作,提供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相结合的全病程一体化诊疗方案。同时,通过科普宣传和高危人群筛查,建立早期预警机制,推动全省早筛早诊工作。
中心以《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为指导,创新应用达芬奇机器人、3D腹腔镜、荧光导航等微创技术,结合NOSES、ISR、TaTME、Bacon等术式,完成精准切除与功能保护。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探索出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模式,大幅降低术后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成功开展多脏器联合切除及复杂疑难手术,为患者争取最大生存获益和最佳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心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膜转移、遗传性大肠癌、难治性结直肠癌、放射性肠炎及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形成特色,构建全省最大结直肠癌数据库与肿瘤生物样本库,医疗与科研实力稳居省内领先、国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