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成功为一名恶性黑色素瘤合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广泛血栓的患者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机械取栓术(PMT),术后患者腹痛及黑便症状消失,目前已康复出院。患者张先生(化名)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经过我院系统治疗后肿瘤控制良好,但近期突发剧烈腹痛伴黑便,经腹部CT增强检查,明确诊断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广泛血栓形成”。经过常规抗凝及对症支持治疗未能缓解症状,病情持续恶化。
我院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联合介入科、特需病房、重症医学科、影像科、麻醉科等专家进行会诊。经综合评估,考虑患者血栓范围广泛且累及关键血管,单纯抗凝治疗难以快速开通血流,存在肠道淤血进而肠管坏死、感染性休克风险,决定急诊在全麻下行“TIPS+PMT”,通过微创介入手段重建门静脉系统血流,缓解肠道淤血,降低肠管坏死、感染性休克风险。
手术由方主亭副院长及陈示光主诊团队主导,在超声引导穿刺置入导丝以标记门静脉,后在DSA精准引导下,经颈静脉穿刺建立通路,于肝内创建直径8mm的门体静脉分流道并植入覆膜支架。术中同步采用机械取栓导管,清除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内血栓,恢复门静脉系统主要血流。术后患者腹痛、黑便消失,目前已康复出院。
陈示光副主任医师介绍,该患者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广泛血栓形成,介入手术难度极大,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颇高。一是要求术者能够精准穿刺门静脉、开通门-体分流道,减少多次穿刺损伤,规避后续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二是要求术者能够精确采用机械取栓技术,迅速清除主干血栓,快速开通门脉系统血流,构建“降压 + 疏通”双重保障机制,以此提升疗效。
方主亭副院长强调,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如果突然出现腹痛、黑便,就必须高度警惕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这类血栓的发展极为迅速,极有可能诱发肠淤血坏死、肝衰竭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在疾病早期,借助增强CT检查能够实现明确诊断,而及时采取介入治疗手段,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有着显著作用。展望未来,我院将积极推动微创介入技术与人工智能、分子影像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融合。致力于以更小的创伤、更高的操作精度,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创新项目,整合外科、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等方面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钇90-SIRT肝肿瘤介入治疗的单位,也是福建省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单位。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静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及肿瘤相关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