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药物临床研究的道路上,我们不断见证着奇迹的绽放。曾经,癌症的阴影让患者们陷入无尽的恐惧与绝望之中,但如今,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与试验取得显著进展,希望的光芒再次照亮了他们的生命之路。
一年前,我院I期临床试验病房收治了一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经充分知情,她参与了“IBI363治疗晚期实体瘤或淋巴瘤安全性与耐受性初步研究”的临床试验。经一年治疗,她全身多处病灶缩小76%,且仍在持续缓解中。
今年64岁的周女士(化名)于2021年9月确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结节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她陷入深深地焦虑和恐慌,癌症的阴影仿佛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周女士在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下,转诊至我院陈誉主任团队。尽管周女士经过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仍然出现了左腋窝、双肺、左小腿及甲状腺等多发转移。面对这一困境,周女士一度感到绝望,甚至夜不能寐。
面对这种情况,陈誉主任认为周女士的情况可能适合正在I期临床试验病房开展的“评估IBI363治疗晚期实体瘤或淋巴瘤受试者安全性、耐受性的初步研究”;其药物是一种PD1联合白介素2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陈主任耐心地向周女士及家属介绍了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解答了他们的疑虑。
周女士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参加这项研究。自2023年3月首次用药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在这期间,周女士共接受了18个周期的治疗,每次疗效评估均显示病情部分缓解(PR)。她的肿瘤基线由最初的77.4mm下降至18.6mm,缩小了76%,并且还在持续缓解中。
这一显著的治疗效果让周女士重新燃起了对抗肿瘤的信心。她感慨地说:“临床试验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以前我对临床研究也有过困惑和担忧,但现在我深感感激。在这条抗癌路上,我并不孤单。我有家人的陪伴,更重要的是有临床研究团队专业医生精湛过硬的医术、护士们的精心照护和温暖鼓励,这些都是支撑我面对疾病、勇敢走下去的巨大力量。”
陈誉主任团队及其I期临床试验的成功案例不仅为周女士带来了希望,也为更多类似病情的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可能性。通过不懈的临床研究,我们不仅在探索治疗效果的极限,更是在为每一位患者播种期望与希望的种子。即便是身患晚期癌症的患者,也有可能在新研发的治疗方案中找到生命的转机,获得更长的生存期。临床研究不仅是在挽救当前患者的生命,更是在为未来的癌症患者铺设生命的希望之路。在这个既充满挑战又满载希望的征途上,医生、科研人员和患者携手并肩,共同为那一线生机拼搏,为生命的奇迹而努力。
I期临床试验病房
福建省肿瘤医院I期临床试验病房于2022年6月正式组建,主要从事抗肿瘤药物的I期临床试验,目前是省内唯一开设的肿瘤专业的I期临床试验病房。目前有固定床位7张、抢救床位1张、日间床位5张,并设有医学检查室、采血室、活动室、受试者接待室、样本处理和储存室、药物配置室、CRA/CRC办公室、资料室、抢救室等区域,为参加各项新药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提供周到的医疗服务。
科室拥有专业的临床研究团队,设有专职研究人员13人,包括研究医生、研究护士、药物GCP管理员等,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博士学历1人、硕士学位6人。所有人员均接受GCP相关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丰富的I期临床试验经验。
科室自组建以来,目前已承接抗肿瘤药物I期临床研究80项,包括新药的首次人体试验(FIH)、临床药代动力学(PK)、药物相互作用(DDI)、生物等效性试验(BE)等。研究领域涵盖各亚专科癌种,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细胞治疗、抗体药物等。在I期临床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临床研究中心遴选出26位I期临床试验PI,都是各个亚专科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具有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在省内、全国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