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大肠癌诊治中心·系列报道之三】多学科协作:为复杂病例打开“保肛之门”

发布时间 :2025-04-21 18:22 | 来源:本网

  导语:保肛治疗的成功,离不开对病情的精准评估与多学科协作诊疗。福建省肿瘤医院大肠癌诊治中心依托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平台,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度合作,引入顶尖专家资源,让福建患者无需远赴上海,即可获得国际水平的诊疗服务。

  福建省肿瘤医院大肠癌MDT团队汇聚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内镜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专家,通过“一站式”诊疗模式,为每位患者制定“量体裁衣”式治疗方案,大幅提高复杂病例的保肛成功率,居国内领先水平。
  今年48岁的陈女士(化名)于2年前在外院行直肠癌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近半年来,反复出现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感等症状,就诊外院后检查发现肿瘤在盆腔内复发,侵犯骶骨及盆腔神经,距离肛门仅3cm。多家医院均认为“保肛无望”,建议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手术),切除肛门。之后陈女士了解到我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遂求诊我院大肠癌诊治中心。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在复旦肿瘤医院大肠癌首席专家、我院大肠癌诊治中心主任蔡三军教授及我院大肠癌诊治中心执行主任杨春康教授的指导下,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通过与复旦肿瘤医院大肠癌MDT团队的密切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放诊科和核医学科通过高分辨率MRI和PET-CT精准评估肿瘤范围,发现肿瘤虽侵犯骶骨,但未累及肛提肌;病理科通过基因检测确认靶向治疗的适用性,医疗团队为其设计了“长程放疗+同步化疗+靶向药物”方案。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复查MRI显示肿瘤缩小了40%。沪闽两地的专家再次进行MDT连线会诊,团队评估后一致认为保肛机会已经出现,可行手术治疗。
  术中,外科团队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技术,完整切除病灶并清扫淋巴结,同时保留肛门括约肌及盆底神经。术后病理显示切缘阴性(R0切除),淋巴结无转移。陈女士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活动,第3天恢复半流质饮食。出院时,陈女士长久以来紧锁的眉头终于得以舒展,她紧紧握住医生的手:“感谢上海和福建两地的专家们,是你们的坚持和专业,让我保住了肛门,也保住了生活的希望!”
  福建省肿瘤医院大肠癌诊治中心以MDT模式重新定义了保肛治疗。在这里,每一位患者的背后都是一个专家团队的全力守护,每一次手术都是一场多学科联动的精准战役。保肛,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团队协作的胜利。
  
大肠癌诊治中心
  福建省肿瘤医院大肠癌诊治中心是全省规模最大、专业齐全的大肠肿瘤诊疗机构,涵盖大肠外科、内科及腹部放疗科,开放床位115张,拥有70余名医护人员,年接诊大肠癌患者超13000人次,手术量达1500例以上,腹腔镜手术占比80%以上。中心依托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资源,打破传统科室壁垒,借助MDT多学科协作,提供手术、放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相结合的全病程一体化诊疗方案。同时,通过科普宣传和高危人群筛查,建立早期预警机制,推动全省早筛早诊工作。
  中心以《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为指导,创新应用达芬奇机器人、3D腹腔镜、荧光导航等微创技术,结合NOSES、ISR、TaTME、Bacon等术式,完成精准切除与功能保护。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探索出围手术期全程管理模式,大幅降低术后并发症并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成功开展多脏器联合切除及复杂疑难手术,为患者争取最大生存获益和最佳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心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腹膜转移、遗传性大肠癌、难治性结直肠癌、放射性肠炎及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形成特色,构建全省最大结直肠癌数据库与肿瘤生物样本库,医疗与科研实力稳居省内领先、国内一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