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的道路上,临床试验是点亮患者生命希望的一盏明灯。医生、科研人员与患者紧密相依,携手同行,在创新治疗的探索中寻觅一线生机,共同为书写生命的奇迹而不懈奋斗。
三年前,王先生(化名)被确诊为右肾透明细胞癌,伴随肺部及腹膜后淋巴结的多发转移,诊断为IV期肾癌,当时接受了介入栓塞治疗、靶向治疗等,肿瘤依然进展。之后就诊我院副院长、黑色素瘤诊治小组组长陈誉团队。
全面评估病情后,团队认为其符合参加正在进行的一项“LBL-007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的多中心IB/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有可能极大缓解王先生的病情。
经过两年的治疗,他的肿瘤靶病灶总和从最初的180.9mm下降至119.3mm,肿瘤缩小约34%,病情仍处于持续缓解中。
延伸阅读
肾癌,全称为肾细胞癌,是指肾脏细胞发生癌变,异常地生长、增殖并向其他全身器官侵袭、转移的一种恶性疾病。它有多种细胞类型,其中60%~85%为透明细胞癌,主要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肾癌的症状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而有所差异。
早期症状:肾癌早期通常没有典型的症状,大多数患者是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腰痛或血尿,但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容易被忽视。
中晚期症状:血尿、腰痛、腹部肿块等。全身症状:包括乏力、纳差、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副瘤综合征:如高血压、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等。转移症状:转移到肺,表现为慢性咳嗽、咯血;转移到骨,表现为骨痛;转移到肝,表现为黄疸等。肾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
科室介绍
黑色素瘤、泌尿与软组织肿瘤内科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以黑色素瘤、泌尿软组织肿瘤为学科特色的肿瘤内科亚专科。科室编制床位32张,科室共有2名正高级职称专家、1名副高级职称专家和8名中级职称专家。作为福建医科大学与福州大学的博士、硕士培养点,科室现有1位博士生导师和2位硕士生导师。在学科带头人陈誉副院长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科室在黑色素瘤、泌尿及软组织肿瘤内科的治疗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陈誉主任医师、陈玲主任医师和林晶副主任医师作为主要执笔者,参与了多部国家级指南的制定。
科室注重临床与科研的结合,多位骨干成员参与和主持了十余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包括中青年重大项目、联合创新课题等。相关研究成果多次在ASCO、ESMO等国际知名会议上进行报道和展示,并发表了47篇SCI文章,其中包括在《JAMA Oncology》等刊物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
在积极开展常规治疗手段的同时,科室还注重在新技术方面的探索,为患者提供先进的诊疗措施。目前,科室开展了“人工智能皮肤检查灯辅助皮肤疾病诊断技术”和“溶瘤病毒皮下注射治疗晚期黑色素瘤技术”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科室能够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先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科室将继续关注和应用最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