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医疗学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科研 > 医疗学术

免疫治疗后出现口干需警惕唾液腺炎

发布时间 :2024-08-27 17:07 | 来源:本网

  免疫治疗作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免疫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面临一系列副作用,其中口干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症状,因为它可能与唾液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据目前报道,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免疫相关唾液腺炎的发生率约为5%,这一比例提示我们需对此类副作用保持警惕。

  
什么是唾液腺炎?
  唾液腺炎是指当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口腔内的小唾液腺)受到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异常或其他因素刺激时,引发的炎症和肿胀状况。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唾液腺的腺泡细胞负责生产并分泌唾液,通过导管系统输送到口腔中,以辅助消化、润滑口腔并维持口腔健康。然而,一旦唾液腺受到损害,就可能出现腺体肿大、疼痛、发热以及张口困难等炎症相关的症状。
  
口干与唾液腺炎的关系
  口干是唾液腺炎的一个可能症状,但并不是特异性症状。口干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唾液腺炎影响了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导致唾液分泌量减少。唾液在口腔中起到润滑、清洁和保护作用,当唾液分泌减少时,口腔黏膜和咽喉黏膜会感到干燥不适。此外,长期口干还可能增加龋齿和口腔感染的风险。
  
免疫治疗后为何易出现口干?
  免疫治疗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来达到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异常。这种异常反应可能包括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导致其功能受损,进而引发口干、咽痛等症状。
  
如何应对和治疗?
  1.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口干、唾液腺肿大、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免疫治疗史,鉴别是免疫引起,还是口腔念球菌或其他致病菌等感染引起的,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保持口腔卫生:口干时,口腔内的细菌容易滋生,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3.补充水分:多喝水或使用人工唾液等替代品来缓解口干症状。
  4.遵医嘱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唾液腺炎的治疗,予皮质类固醇溶液及利多卡因漱口对症治疗,还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等。
  5.定期检查: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
  
案例分析
  患者李女士因左鼻腔黑色素瘤晚期于7月开始免疫治疗,治疗三次后出现口干、唾液减少、口咽部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吞咽、进食。经相关检查发现双侧腮腺、下颌下腺摄取功能受损,排泄功能严重受损,且涎腺穿刺组织中见慢性炎症细胞反应,未见明显肿瘤细胞。陈誉主任于是暂停免疫治疗,并嘱咐患者保持口腔口腔清洁,多喝水,经过皮质类固醇溶液及利多卡因漱口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
  总之,免疫治疗后出现口干症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警惕唾液腺炎等潜在疾病的可能性,及时就医、保持口腔卫生,补充水分和遵医嘱治疗是应对此类情况的关键措施。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