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或许熟知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但您听说过一种能在身体几乎任何部位生长的肿瘤吗?它就是——神经内分泌肿瘤。这种肿瘤可遍布全身各处,在过去30年间发病率激增5倍,增速远超其他肿瘤!
千面肿瘤:它为何能“全身漫游”?
提及肿瘤,人们常将其与癌症等同,实则这是一个重大误解。肿瘤实则是一大类复杂的疾病,而神经内分泌肿瘤更是其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具有高度异质性。因其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和恶性程度也各异。
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人体内的“信号兵”——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布广泛,既存在于胰岛、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腺体中,也分布于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粘膜等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几乎能在任何器官“落户”。
这种肿瘤的“狡猾”之处在于,它可能伪装成各种常见疾病,使患者辗转多个科室却难以确诊。例如,有的患者因反复腹泻、面部潮红被误诊为肠炎多年,最终确诊为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有的患者突发晕厥,原因竟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引发的严重低血糖;还有患者长期干咳气喘,结果竟是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作祟。尽管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布广泛,但其治疗核心策略却是相通的。
是癌非癌?它的“善恶”由何决定?
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均非良性,均具备恶性潜能,但恶性程度差异显著。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恶性度较低的神经内分泌瘤(NET)和恶性度较高的神经内分泌癌(NEC):
神经内分泌瘤(NET):生长缓慢,可能转移,根据恶性程度分为G1-G3级(数字越大恶性越高)。例如,乔布斯所患的胰腺NET,若能早期发现并治疗,也有望长期生存;
神经内分泌癌(NEC):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转移。
NET和NEC的生物学行为截然不同,发生发展过程也各异。因此,面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我们既不能过度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而应根据精准的病理诊断,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若您或家人出现“不合常理”的症状,如常规治疗无效的腹泻潮红、莫名低血糖、血压剧烈波动,或影像检查发现不明小肿物,请警惕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抗癌路上,早一步发现,多一份胜算!
科室简介
肝胆胰肿瘤内科牵头组建省内首个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小组及福建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MDT团队成员涵盖肿瘤内科、肿瘤外科、介入科、妇科、放疗科、核医学科、内镜中心、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名专家,团队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相关指南的编写,定期与国内多家兄弟单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中心开展学习交流,不断提高专病专治水平及深化学术交流,紧跟国内外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进展。科室在福建省内积极推广神经内分泌肿瘤精准个体化、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定期到各地市级医院进行神经内分泌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巡讲及义诊工作,推动省内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诊疗工作。目前科室也承担了多项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临床研究,期望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同时,科室开展原发性及继发性肝脏肿瘤、胰腺肿瘤、胆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联合肝胆胰外科、介入科、腹部放疗科积极推动肝胆胰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针对肝胆胰肿瘤并发症及药物治疗肝毒性的规范化诊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