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腹痛、血压下降,休克、血红蛋白下降达危急值……当这些症状同时出现在一位24岁的年轻患者身上,一场与死神的激烈较量悄然展开。近日,我院胃外科专家团队联合肿瘤与血管介入科团队成功为一位左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实施微创介入手术,实现了“即刻止血+精准修复”。日前,一名年仅24岁的患者突发左下腹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腹膜后巨大肿瘤”,因无法诊治,当天午后转诊至我院胃外科。叶再生副主任医师团队接诊后,为其进行全面检查。傍晚时分,该患者病情突变,左下腹疼痛明显加剧,随后出现血压骤降、意识不清,急查血红蛋白报告危急值,仅剩55g/L(重度贫血),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生命危在旦夕。医疗团队迅速判断为“失血性休克”,腹膜后肿瘤破裂出血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可能性大,当即启动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并紧急联络介入科会诊。
余文昌主任医师会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叶再生副主任医师团队全程护送下,患者以最快速度被送入介入手术室。DSA动脉造影显示左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此时,患者已呈休克状态,生死一线间,方主亭副院长与余文昌主任医师团队联手实施“左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通过股动脉微创穿刺,将覆膜支架精准释放于破裂血管段,短短30分钟便完成致命出血点的封堵,患者血压随之稳步回升。
术后,患者血红蛋白稳步回升至95g/L,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最终顺利出院。出院之际,患者亲手写下感谢信:“感谢方主亭副院长、叶再生副主任医师团队、余文昌主任医师团队及刘颖护理组团队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支持和力量!”
方主亭副院长表示,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率极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本例成功得益于三大关键:一是腹部外科的快速识别,二是介入团队的精准止血,三是全院多学科的无缝衔接。这标志着我院急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迈上新台阶。我院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更有一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开放床位200多张,为实体型临床医技科室,由肿瘤与血管介入治疗科、腹部肿瘤外科、腹部肿瘤内科、腹部肿瘤放疗科、超声科、放诊科、核医学科组成,继续保持与中西医结合科、胸部肿瘤外科、胸部肿瘤内科、骨软组织肿瘤外科、泌尿肿瘤外科、黑色素瘤、泌尿及软组织肿瘤内科、病理科以及研究平台等相关专业紧密型学科群关系。建立完善的综合诊疗技术体系并不断迭代更新,保持前沿微创诊疗技术,满足不同病人的个体化诊疗需求。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肿瘤与血管介入科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动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及肿瘤相关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胃外科是福建省内最早开设的以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胃肠肿瘤外科亚专科,是以胃肿瘤诊治为主的外科临床科室,建立区域领先、国内先进的胃肿瘤诊治、教学、科研平台。科室始终坚持以患者生存率为准绳,胃癌患者生存率达全国领先水平,科室通过与内科、放疗科、介入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内镜中心、彩超室及外科研究室等成立胃肠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小组(MDT),为每一位就诊的病情复杂患者提供最优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