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医疗案例】微创介入解锁“任督二脉”,有效缓解下肢疼痛

发布时间 :2024-12-05 18:26 | 来源:本网

  近日,我院肿瘤与血管介入微创治疗中心专家团队成功为一位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有急性左侧腘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救治。

  患者张先生(化名)有着30多年的烟龄,两年前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就医,外院考虑为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为其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后间歇性跛行完全消失。近期,他再次出现间歇性跛行求诊我院方主亭副院长,考虑为疾病进展。原来他在术后两年并未遵医嘱戒烟,而吸烟是该疾病进展的高危因素。医疗团队为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双下肢股腘动脉部分狭窄、闭塞,左侧腘动脉疑似合并有急性血栓形成,于是计划先对左下肢动脉病变进行介入治疗,待恢复后可择期治疗右下肢。
  手术由方主亭副院长和陈示光副主任医师主刀,按照术前制定的方案,行左下肢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为股动脉支架狭窄及腘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和置管溶栓治疗后,左下肢股腘段动脉血流重建。术后,患者左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完全缓解。
  方主亭副院长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血流不足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行走时小腿疼痛(间歇性跛行)、休息时脚部或小腿疼痛(静息痛),以及皮肤温度降低、颜色改变等。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组织坏死,需要截肢。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戒烟、控制血压和血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者外科手术以恢复血流。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成为该病症的主流治疗方法之一,包括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支架植入、斑块切除术、激光成形术以及药物溶栓治疗或机械取栓等技术。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作为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创新项目,整合外科、内科、介入科、放疗科等方面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钇90-SIRT肝肿瘤介入治疗的单位,也是福建省首家开展该技术的单位。
  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是肝胆胰肿瘤诊治中心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优先发展科室。是福建省内具有完善的肿瘤介入治疗体系的少数医院之一,临床,教学,科研同步发展,具有丰富的血管介入治疗手段的同时还有丰富的非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常规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术(HAIC)、肝动脉栓塞术(TAE)、肝动脉放射性栓塞术(钇90微球放射性介入治疗)、经皮门静脉栓塞术(PVE)、经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经皮脾静脉栓塞术(PSE)、经颈静脉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门静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射频消融术(RFA)、微波消融术(MWA)、经皮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置入术(PTCD)、腔静脉支架植入术、髂静脉支架植入术,腹腔神经阻滞术、静脉输液港植入术等。对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肝胆胰脾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软组织肉瘤及肿瘤相关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有丰富经验。
附件下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