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教育 倡导 立即行动”。作为一项全球性运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和了解。
全世界各地都存在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新的耐药机制出现并在全球传播,威胁着我们治疗普通传染病的能力,导致原本可以继续正常生活的人死亡或残疾。下面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
1.什么是微生物耐药?
微生物耐药是指在常规治疗剂量下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导致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2.为什么细菌会产生耐药?
(1)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
自然界中的细菌存在天然耐药性,天然耐药菌和敏感菌同时存在。当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后,敏感菌不断被杀灭,耐药菌则大量繁殖。若人和动物感染了耐药菌则表现出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
(2)诱导耐药。
在抗菌药物的诱导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断提高,直至抗菌药物完全无效,甚至出现“超级细菌”。
3.耐药菌会传染?
(1)耐药基因可通过细菌繁殖传给下一代,也可在细菌间的传播,因而耐药性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并且同一细菌可接受不同的耐药基因,因而容易出现多重耐药性导致一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2)各种微生物(细菌)经常从不同环境落到人体,并能在一定部位定居和不断生长、繁殖后代,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细菌定植”,因此当人体接触了存在耐药菌的环境时,耐药菌有可能在体内定植,在一定的情况下(如长期免疫低下的人群等)还会诱发感染。
4.延缓耐药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不随意自行购买、使用抗菌药物。
很多人平时“感冒、发烧”的时候都会自行购买“拜复乐(莫西沙星)、头孢等”抗菌药物自行服用,但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只需对症治疗即可,抗菌药物对其并没有效果,因此不可盲目自行购买、使用抗菌药物。
其次,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
当您确因病情需要医生给您开具了抗菌药物时,抗菌药物用法用量及疗程应遵循医嘱,不可擅自增减剂量,并且需按疗程服用,不应随意停药,否则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并可导致细菌耐药。
最后,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讲卫生,多锻炼,增强个人免疫力,避免细菌感染,从源头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