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HOSPITAL SIT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DEPARTMENTS AND EXPERTS
MANAGEMENT BY
Medical services
Special column
Heal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KEY DISCIPLIN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TALENT RECRUITMENT
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21日,我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孙阳教授接受省卫生健康委网站的专访,就“关爱女性健康——常见妇科肿瘤防治相关知识”与网民交流,并回答网友提问。
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主持人: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福建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孙阳教授,和大家谈一谈女性常见妇科肿瘤相关知识。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什么?
孙阳副院长: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癌症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落实健康中国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3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下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确定今年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
主持人:请问,常见的妇科肿瘤都有哪些?有什么危害?
孙阳副院长:常见的妇科肿瘤有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
卵巢是女性至关重要的器官,它不仅能够分泌激素维持女性特征,还能产生卵子孕育下一代。卵巢癌在妇科恶性肿瘤里发病率不是最高的,但它的死亡率却是最高的,被称为“妇癌之王”。因为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故卵巢癌患者不但早期没有症状,就是病情到了晚期也常常没有特异性症状,不容易发现。卵巢癌约70%确诊时已经是晚期,而且约70%患者治疗后会复发,约70%患者的生存期不超过5年,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主持人:那有没有方法能够提早发现卵巢癌呢?有哪些预警信号?
孙阳副院长
: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来早期发现卵巢癌。但是出现以下预警信号请及时就医,千万不要忽视!一是腹胀:这种信号最常见,卵巢癌可以分泌大量腹水,将肚子撑起来,有时腹胀速度很快,一两个月甚至只有十几天,肚子就会迅速膨胀。二是腹围增加:由于产生大量腹水,除了腹胀还会出现腹围增加,早期发现腹围增加而没有腹胀的患者,多以为是中年“发福”而错过早期发现卵巢癌的机会三是腹痛:这是另外一个常见的信号。频繁、反复发作的下腹闷痛,可能是卵巢癌侵犯腹腔脏器、腹膜所引起的疼痛感。四是容易吃饱:一般表现为少吃或不吃食物,肚子就会有饱胀感,不想吃东西。这是肿瘤压迫胃肠道所引起的。五是尿频尿急:小便次数增多,需要经常上厕所,这跟卵巢癌压迫膀胱有关。
主持人:卵巢癌高危人群有哪些?
孙阳副院长:卵巢癌高危人群包括:未生育或使用了促排卵药物;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发生突变的人群;有乳腺癌、结肠癌或子宫内膜癌个人史;有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家族史;年龄50岁以上女性。
主持人:卵巢癌的筛查手段有那些呢?
孙阳副院长:目前没有特异的筛查手段,但每年的体检非常重要,在体检项目中需要关注两个项目:一是妇科超声检查:如果检查报告中提到“卵巢囊肿/占位、附件区囊肿/包块/占位”等字眼,就应该去妇科肿瘤门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二是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尤其CA125和HE4,这两项是上皮性卵巢癌比较特有的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升高,请一定到妇科肿瘤门诊进一步复查评估。高危女性人群建议从30-35岁开始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与血清CA125的联合筛查。
主持人:注射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吗?如果已经感染了HPV还有必要接种HPV疫苗吗?
孙阳副院长:宫颈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列,同时也是病因明确、癌前病变时间较长、可防可控的癌症。福建省委、省政府将推广宫颈癌疫苗接种列入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清单,并将13周岁一14周岁半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试点列入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已经感染了HPV是否需要接种HPV疫苗,这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HPV疫苗预防亚型与本身感染的亚型是否一致。如果是感染了高危型HPV,首先应该去医院就诊排除宫颈病变,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随访或治疗。如果复查HPV已转阴,便可接种疫苗。这是由于尽管已经感染过,身体里的抗体也不足以抵抗同一种类型HPV的二次进攻。同时疫苗对包含的非感染HPV亚型还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主持人:打完第1针HPV疫苗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
孙阳副院长:可以,但需间隔2周以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要分开接种,间隔至少两周以上,包括HPV疫苗。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子宫内膜癌也是常见的妇科肿瘤,据说子宫内膜癌多发生在绝经后女性,是吗?
孙阳副院长:子宫内膜癌约75%发生在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之一;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约75%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近年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已跃升至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
主持人:子宫内膜癌有什么临床表现?哪些人群需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孙阳副院长: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一是绝经后阴道出血,二是月经紊乱,三是阴道排液,四是下腹疼痛。需要多加警惕的人群,一是出现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子宫内膜癌三联征的;二是不孕或不育及绝经延迟;三是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生殖内分泌疾病患者;四是功能性卵巢肿瘤、长期服用单一雌激素或他莫昔芬;五是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有乳腺癌、卵巢癌病史、林奇综合征者。
主持人:子宫内膜癌该如何治疗?
孙阳副院长:目前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辅助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激素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
主持人:子宫内膜癌患者有机会保留子宫吗?
孙阳副院长:约10%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小于40岁,且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年轻化趋势,许多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诊断时并未生育。对于有强烈生育意愿的患者,在满足严格医学指征下,可考虑首先进行大剂量的孕激素药物治疗。但目前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的治疗,属于非常规治疗方案,患者选择需谨慎!
主持人:子宫内膜癌会遗传吗?
孙阳副院长:大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是散发的,但有5%-10%左右患者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其平均发病年龄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小10-20岁。目前推荐对所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尤其是小于50岁的患者)进行遗传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初筛。对于发病年龄小于50岁或者具有显著子宫内膜癌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考虑进行遗传咨询及相关基因检测。还有,林奇综合征是一种由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患者一生将会患有多种肿瘤。患有林奇综合征的女性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人群,终身发病风险可高达60%,同时发生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亦显著增加(如结直肠癌或者卵巢癌)。建议林奇综合征患者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可根据患者选择,在生育完成后进行预防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患者的亲属建议进行相关遗传基因的检测。
主持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如何?
孙阳副院长: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好,治愈率可达85%。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主要有肿瘤的恶性程度、病变范围及患者全身状况等。为预防子宫内膜癌建议有高危因素的女性一定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有症状的女性要及时到妇科门诊就诊,必要时进行诊刮术或者宫腔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子宫肌瘤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它有什么特点呢?
孙阳副院长: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及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及粘膜下肌瘤三类(根据位置的具体关系,又可细分为9型)。子宫肌瘤常为多个,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一般情况下粘膜下肌瘤与大的肌壁间肌瘤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症状而需要治疗。
主持人: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子宫肌瘤?
孙阳副院长:子宫肌瘤的症状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有关,常见的症状有: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自行扪及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但大部分子宫肌瘤无明显症状,需要通过定期体检如妇科查体、B超等检查发现。
主持人:得了子宫肌瘤一定要手术吗?
孙阳副院长:无症状肌瘤一般不需要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症状轻、近绝经期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可选择药物治疗,如GnRH-a类药物等。只有当出现下列情况时,才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体积大或引起膀胱、直肠等压迫症状;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疑有肉瘤变。手术方式有①肌瘤切除术;②子宫切除术。
主持人:如果需要手术,会留下丑陋的疤痕吗?
孙阳副院长:爱美的女同胞不必焦虑,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等治疗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疤痕问题。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已有很长历史,随着手术医师技巧的提高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腹腔镜手术指征不断放宽,既往认为诸如肌瘤过多、肌瘤过大等不适合选择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目前在有经验的妇科中心均已不是腹腔镜手术禁忌。不仅如此,妇科医生们还可采用经脐部入路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手术完成后,切口愈合隐匿于脐部,腹部不留疤痕。还有医生采取经阴道切口切除子宫肌瘤或子宫,手术后腹部完全无疤痕,满足了广大女性患者爱美的需求。另外,对于位于子宫腔内的粘膜下肌瘤,或者突向宫腔的肌壁间肌瘤,也可采用宫腔镜手术摘除,手术操作简便,完全无切口,手术时间短、术后留院时间短,也是治疗子宫肌瘤常用的微无创手段之一。此外还有高能聚焦超声治疗、介入治疗等,也可应用于部分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
主持人:如果得了子宫肌瘤,会影响妊娠吗?如果孕前或孕中发现有子宫肌瘤,是否需要立即治疗还是带瘤妊娠呢?
孙阳副院长:子宫肌瘤可能导致流产、胎位异常、胎盘前置、产道梗阻、产后出血等相关问题。对于孕前的年轻妇女,一般认为粘膜下肌瘤以及>4cm的肌壁间肌瘤最好是手术治疗后再计划怀孕,而且为预防疤痕子宫破裂,需根据手术具体情况,术后要避孕一段时间。对于已经怀孕发现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子宫肌瘤在孕期的处理比较复杂,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由妇产科医师与患者沟通后具体应对。
网友:子宫肌瘤会恶变吗?
孙阳副院长子宫肌瘤有0.4-0.8%的恶变率,即为子宫平滑肌肉瘤,其恶性程度高。此外亦有来源于肌层内结缔组织和内膜间质的子宫肉瘤。多见于40-60岁妇女。子宫肉瘤临床表现与子宫肌瘤相似,但术前诊断较困难。对绝经后妇女及幼女的宫颈赘生物、迅速增大伴疼痛的子宫肌瘤,均应警惕子宫肉瘤可能。子宫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中晚期患者则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另可酌情应用激素治疗、免疫靶向治疗等。
网友:请问,饮食与子宫肌瘤有关吗?
孙阳副院长:食物上,已证实与子宫肌瘤相关的是红肉(如猪、牛、羊肉)和酒精,摄入过多可能会与子宫肌瘤的生长相关。而含有丰富植物雌激素的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许多人谈之色变,以为会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生。实际上,植物雌激素不同于雌激素,目前无证据说明豆制品与肌瘤发生有关,正常吃喝不会影响子宫肌瘤生长,可以放心食用。
网友:我们普通人要注意什么?
孙阳副院长:每个人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网友:科学防癌应养成哪些良好习惯?
孙阳副院长: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比如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定期体检,此外,科学防癌还要坚持这些好习惯,包括控制体重,限制饮酒,平衡膳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盐摄入、特别是限制红肉摄入,不吸烟、避免二手烟,少吃加工食品,坚持体育锻炼等等。